玩酷网

曹德旺到底有多狠,犹太人都算不过他。2013年,曹德旺到美国跟犹太人买厂房,犹太

曹德旺到底有多狠,犹太人都算不过他。2013年,曹德旺到美国跟犹太人买厂房,犹太人8万平方米报价2800万美元。下属建议还价2500万美元。 但是曹德旺直接对犹太人说:“我要14万平方米,但是只出1500万美元,多一分都不加。” 犹太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但是听了曹德旺的解释,他立马就答应了。下属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曹德旺却说我早就算好了,其实犹太人也赚大了。   2013年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谈判结束后,犹太房东特意留曹德旺喝了一杯咖啡。 看着眼前这位打破自己预期的中国企业家,他忍不住问:“您在报价前,是不是早就把我口袋里的‘账本’摸透了?”曹德旺笑着点头,从公文包掏出一叠泛黄的文件; 那是他用半个月时间,整理出的美国闲置厂房交易案例、当地税费清单,甚至还有通用汽车撤离时的设备拆除评估报告。 这场让外界惊叹“犹太人算不过曹德旺”的谈判,从来不是靠“狠”,而是靠“透”,把行业规则、对方困境、长期价值算到极致。   曹德旺团队最初看中的并非这座30万平方米的厂房。2013年初,福耀玻璃计划进军北美市场时,团队先考察了密歇根州的一座小型厂房,犹太业主态度强硬,坚持“不降价、不议价”。 那次谈判陷入僵局时,曹德旺却从业主无意间透露的“厂房空置3年,每年交税费都心疼”中嗅到了关键信息。 他没有纠缠价格,反而给对方讲了一汽集团1美元收购美国报废工厂的案例:“闲置资产就像过期的牛奶,放得越久越不值钱,不如找个能盘活它的人,换个长期收益。”   这番话让犹太业主动摇了,最终不仅同意降价,还主动提出参股福耀在当地的新项目。 这次经历,让曹德旺摸清了美国闲置厂房交易的“潜规则”:对业主而言,最大的成本不是“卖价高低”,而是“持续亏损的持有成本”。也正是这次经验,为他后来谈判俄亥俄州厂房埋下了伏笔。   当团队把目光锁定在原通用汽车厂房时,曹德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研究价格,而是派专人去当地政府查档案。 他们发现,这座厂房自2008年通用撤离后,已空置5年,仅2012年一年的房产税、维护费就高达120万美元。 更关键的是,根据俄亥俄州法律,工业厂房若长期闲置,业主需在3年内完成设备拆除与场地清理,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初步估算,拆除费用至少1000万美元。这些数据,成了曹德旺谈判的“底气”。   谈判当天,犹太房东报出“8万平方米2800万美元”的价格时,曹德旺的随行下属都觉得“太高了”,悄悄建议还价2500万。 但曹德旺却突然提出“1500万美元买14万平方米”,这个看似“离谱”的报价,实则是精准计算后的结果; 1500万刚好覆盖业主可能产生的拆除费与部分亏损,而14万平方米的面积,既能满足福耀初期生产需求,又能给业主留下另一半厂房的增值空间。   面对犹太房东的惊讶,曹德旺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拿出一份当地经济报告:“代顿市失业率高达8.2%,福耀落户后,第一年就能创造500个就业岗位,未来三年可能突破1000个。 政府为了吸引我们,已经承诺提供税收减免和基础设施补贴——您剩下的厂房,未来租给为福耀配套的企业,租金至少能涨30%。” 他指着图纸上的分割线,“这不是‘买与卖’,是我们一起给这片闲置的土地‘造血’。”   犹太房东沉默了十分钟,期间多次翻看曹德旺带来的数据分析表。最终,他笑着伸出手:“曹先生,您算的不是‘买卖账’,是‘未来账’。我要是不同意,才是真的傻。”   更令人意外的是,交易完成后,当地政府不仅给予福耀1600万美元的投资补贴,还帮忙修缮了厂房周边的道路与水电设施。 曹德旺用这1600万,不仅付清了1500万的购房款,还剩下100万用于厂房初期改造。 而犹太房东也没闲着,他把剩下的16万平方米厂房改造成工业园区,租给了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租金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万,涨到了600多万。   如今,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年产能突破3000万套,为当地创造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纳税超2000万美元。 曹德旺每年都会去美国工厂视察两次,每次都会和那位犹太房东见面,两人早已从“买卖双方”变成了“合作伙伴”,甚至一起投资了当地的物流园区。 这场谈判早已超越了“买厂房”的范畴,成了中美企业合作的经典案例,它证明,无论是中国企业家还是美国商人,真正的共识永远建立在“共同创造价值”之上,而曹德旺,正是这种共识的最佳推动者。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网 2021-3-1507:42 曹德旺接受央视专访 回忆在美国办厂被黑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