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鸟巢”账本"曝光:占北京黄金位置,斥35亿建成的“鸟巢”,自从建成后,每年光维

“鸟巢”账本"曝光:占北京黄金位置,斥35亿建成的“鸟巢”,自从建成后,每年光维护费就高达8000万,甚至被外媒断言“注定荒废”,那么事直至今日,鸟巢究竟是赚是赔了?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当年狠砸34亿巨资修建的鸟巢,是赔还是赚了?如今已成盈利典范 要说北京最显眼的地标,鸟巢肯定排得上号。 这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当年刚亮相那会儿,可是火遍了全世界。 可您知道吗?这座被称作"鸟巢"的钢铁建筑,从建起到现在,背后藏着不少故事。 2008年那会儿,鸟巢刚建成那叫一个气派。45万吨钢材搭起的框架,连焊缝连起来能从北京铺到石家庄,工程量之大,当时好多人都说"这是咱们国家实力的体现"。 可谁能想到,这么个大工程,最初预算不到30亿,最后花了35亿。这么大的花费,当时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这钱花得值吗?" 更让人揪心的是,奥运会结束后,鸟巢的日子不好过。比赛少了,游客也没以前多了,一年门票收入根本不够填维护费——光是日常维护,一年就得花8000万。 那时候的鸟巢,像个被冷落的"大房子":商家不愿意进来开店,咖啡厅、纪念品店嫌场地太大、成本太高; 办演唱会吧,九万多个座位,能坐满三分之一的就算不错了;就连巴萨来踢友谊赛,坐满半成都算稀罕事。 有人说,要是没人管,鸟巢说不定会像雅典、悉尼那些奥运场馆一样,慢慢变成"城市废墟"。 可鸟巢没就这么认输。这些年,它琢磨出不少新办法。先是办演唱会,五月天、林俊杰、邓紫棋这些大明星都来过,粉丝们挤破头抢票,场馆里又热闹起来。 接着又办展览、灯光节,冬天还搞冰雪活动,连年轻人喜欢的电竞赛事也引进来。这些活动看着和"体育场馆"不搭边,可把人气慢慢拉回来了。 更关键的是,鸟巢带动了周围的街区。奥林匹克公园一带,以前就鸟巢一个热闹地儿,现在酒店、餐馆、商场越盖越多,成了北京有名的打卡地。 旅游门票加上各种活动的收入,慢慢能覆盖维护费了。虽然没赚大钱,但至少不用再靠财政"输血",这变化让不少人松了口气。 要说鸟巢的价值,可不止这点儿经济账。它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记录着2008年那个夏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的荣耀时刻。 开闭幕式上的精彩表演,运动员夺冠时的欢呼,这些画面都刻在鸟巢的钢架里。现在很多游客去北京,第一个要去的就是鸟巢,不为别的,就想站在那儿拍张照,回忆回忆当年的热血。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多钱要是投到学校、医院,能帮多少老百姓?这问题确实得琢磨。 可有些事,不光是钱的事儿。鸟巢当年建起来,不光是为了办奥运会,更是要让全世界看看中国的本事。就像家里盖房子,客厅得宽敞体面,这是咱的"面子",也是咱"里子"的底气。 现在的鸟巢,不像刚建成时天天灯火辉煌,可依然稳稳当当立在那儿。它经历过冷清,试过各种办法"找活路",现在慢慢摸出了门道。 有人担心它以后怎么办,可您看,只要有人愿意来,有人愿意办活动,它就能一直"活"下去。那些曾经被质疑的声音,慢慢变成了"没想到它能撑到现在"的感叹。 说到底,鸟巢不只是一堆钢铁水泥,它是咱们国家发展的一个"见证者"。 从当初的"烧钱机器"到现在的"活力地标",它用十几年的时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大的工程,只要肯想办法、敢尝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就像咱们普通人过日子,哪能没点儿沟沟坎坎?咬咬牙、动动脑,总能跨过去。 现在的鸟巢,每天都有游客来拍照,时不时还有演唱会、展览。它还是那个鸟巢,可又不是当年的鸟巢了。 它变得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也更懂得怎么和这个时代"相处"。您要问它值不值当年的35亿? 看看那些在鸟巢前留影的老人,看看那些举着手机拍灯光秀的孩子,答案其实就在这儿——有些东西,没法用钱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