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年底,焦裕禄向县长程世平请假回家过年,希望能借给他三百块钱,然而看他的样子,程世平却说:“老焦,你这样子回老家,老娘看了不难受啊?” 三百块钱的借款申请,揭开了焦裕禄难以想象的清贫生活。要知道,焦裕禄可是堂堂的县委书记,十五级干部,每月工资足够让家人过上体面生活。 但他家里养着十口人,两位老人六个孩子,再加上他经常接济更困难的群众,工资月月精光。可即便如此,他也坚决不占公家一分便宜,就连本该享受的补贴也一再拒绝。 那个年代的干部,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属难得。寒冬腊月里,焦裕禄穿着那件“空心”破棉袄来找程世平请假,说是要回山东老家看母亲。 县长一看就急了,破棉袄里连件像样的内衣都没有,这要是让老母亲看见儿子“混”成这样,心里该多难受?程世平当即拿出自己的布票,硬是逼着焦裕禄去做了一套新衣服。 按照焦裕禄的级别,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些待遇,但焦裕禄偏不。他选择了最苦的那条路,为什么?因为他深知兰考百姓还在挨饿受冻,他这个当书记的怎么能先享受起来? 他常说:“干部就应该和群众同甘共苦,甚至比群众更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的兰考,遭受着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肆虐,焦裕禄一心扑在治理灾害、改善百姓生活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任职期间,焦裕禄走遍了兰考的每一个角落,带领群众治沙治水治盐碱,为兰考的发展耗尽了心血。 而这次借路费回乡探亲,竟成了母子间的诀别。回到兰考后两个月,焦裕禄就因肝癌病倒了。去世时年仅42岁。 焦裕禄最终没能还清那笔借款。他的离去,让兰考的百姓悲痛不已,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兰考,献给了人民,留给家人的,除了一身正气,别无长物。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县委书记,何必“没苦硬吃”?但这恰恰彰显了共产党人最宝贵的品质。焦裕禄真正担得起“人民公仆”四个字! 虽然当今社会的物质条件已经极大改善,我们不需要干部都像焦裕禄那样穿破棉袄。但或许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能不能做到像焦裕禄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今,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人民不会忘记这个穿着破棉袄的县委书记。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2013.8.9焦裕禄:并未远去的时代背影 大众日报数字报│《焦裕禄成长记》 文|墨海 编辑|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