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搞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阅兵,南海和澳洲那边的动静立刻跟上来了。一个派海警船去仁爱礁找存在感,一个拿嘴炮阴阳怪气说什么“中国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这是各玩各的,还是在合唱一出“配合默契”的双簧?尤其是澳大利亚,一边卖着五万吨油菜籽给中国,一边摇旗呐喊唱衰中国,这买卖做得憋屈不憋屈? 菲律宾的动作很直白。就在阅兵前后,它不但高调宣称要在争议海域“持续执法”,还真派海警船到仁爱礁挑衅。中方自然没惯着,依法驱离,并在相关海域加强巡逻。与此同时,台湾方面的林佳龙还挑了个微妙时机跑去菲律宾碰头,彻底踩了红线。笔者认为,菲律宾之所以敢这么玩,不是真觉得能捞到什么,而是想借大国活动的“求稳心理”碰碰瓷,更可能是为了讨好华盛顿,借挑衅刷一波存在感。 从数字上看就更清楚了——光2023年,中国海警就依法驱离外籍船只三百多次,说明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哪怕在阅兵期间,中国也没有软下来。菲律宾所谓的“挑时机”,注定是打错算盘。 澳大利亚则换了个手法。没派船,也没派兵,找了个退役少将出来讲话,说中国阅兵是“宣传攻势”,还抛出“死亡循环”的陈词滥调。听着熟悉吧?十几年前他们也拿同样的词汇吓唬人。更可笑的是,还嫌自家民众看中国阅兵“思想不纯”。这种操作,简直是冷饭热炒。 但别忘了,澳大利亚今年八月刚卖给中国5万吨油菜籽。这就是典型的口嫌体正直:嘴上喊着“不信任”,身体却很诚实。社交媒体上不少澳大利亚人也看不下去,直接怼回去:中国几十年来没有主动发动过一场战争,倒是西方自己,干涉成瘾。 经济和政治真能切开吗?未必。2020年油菜籽贸易曾经因政治摩擦停摆,到了2023年才恢复。现在一边卖货,一边跟着美国喊口号,这种扭曲姿态早晚要出问题。中国不缺油菜籽,缺的是值得做的伙伴。5万吨货不算什么,真正关键的是态度。 笔者认为,中国给足了空间:订单继续,合作开放,但政治底线不能踩。菲律宾那边的小动作,本质上是投机;澳大利亚则是摇摆——既怕丢市场,又被意识形态绑架。问题是,市场这东西,信任一旦被耗光,再多的货也没用。 阅兵展示的是和平的决心,是守底线的自信。外面有人偏要听成“威胁”,那也只能说明他们心里虚。中方话已经说得够明白:真想合作,就拿诚意出来;要是继续反复横跳,最后受伤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参考资料 澳前少将炒作中国阅兵:澳应加速军力升级,应对中国“宣传战”——观察者网 2025-09-08 16:31 频繁抹黑中国,中方点名批菲防长傲慢无知:“不尊重事实,不了解历史”——环球网2025-09-08 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