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好起来接我放学啊?”河南洛阳某医院走廊里10岁的小女孩攥着书包带,仰头问蹲在地上的李先生。 这个刚做完胃癌手术的男人此刻正盯着亲子鉴定书上的“排除生物学父女关系”几个字,眼泪砸在纸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他养了十年的“小棉袄”,居然和他没有半点血缘。 李先生和前妻王女士的故事像场荒诞的伦理剧。2013年48岁的他在深圳打工时认识小20岁的王女士,两人迅速同居。王女士怀孕后,李先生每月把四千多工资全寄回洛阳,自己啃馒头喝凉水。 孩子出生后他给孩子取名“小棉袄”,2015年补领结婚证时,户口本上“父女”那栏盖着鲜红的章。可2018年离婚后,这个“小棉袄”彻底成了他的负担。王女士抽烟喝酒打牌不管孩子,离婚协议写明孩子归他,前妻每月只给500元生活费,还经常拖欠。 今年7月李先生被查出胃癌晚期,腹部15厘米的手术疤痕像条蜈蚣。他没法送外卖、做代驾了,每天要喝中药、做化疗,连倒水的力气都没有。 10岁的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先给爸爸倒水,再趴在小凳子上写作业。李先生看着女儿瘦小的背影,心里刀割似的疼:“我可以病死,但孩子不能没人管。”他托姐姐联系前妻,对方却拉黑了他。 “爸,要不咱做个亲子鉴定?”姐姐李女士的一句话,让李先生浑身发冷。8月,鉴定结果出来那刻,他觉得天都塌了——排除生物学父女关系。 “我对她比亲生的还亲啊!她3岁发烧40度,我半夜背着她跑三公里去医院;6岁学骑自行车,我在后面扶了两个月;去年她要公主裙,我省了三个月饭钱给她买……”李先生说着,突然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里渗出来。 记者找到王女士母亲时,老人理直气壮:“我女儿生孩子前就说过可能不是他的,他愿意养,现在反悔?”李先生气得浑身发抖:“我要早知道,会给她买房?会砸锅卖铁供她?” 原2021年王女士和李女士因孩子教育问题打架,李女士赔了18万,王女士用这笔钱首付买了套房,登记在自己名下。离婚协议写明房子归她,孩子归李先生,现在却成了谈判的筹码。 “先把孩子接回来可以,但房产纠纷得说清楚。”王女士母亲的话,让李女士当场炸了:“那18万是我们赔的,她用我们的钱买房,现在孩子不是亲生的,房子就该退!” 派出所里小女孩已经待了三天,民警联系王女士,她直接关机。视频里,孩子低着头抠手指:“爸爸说不是亲生的,可我还是他小棉袄啊。我想陪爸爸治病,也想去看看妈妈长什么样。” 这起悲剧里最无辜的是孩子。心理专家说,成人间的恩怨不能转嫁到孩子身上,她需要稳定的家、正常的学校生活。 法律上,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权利平等,生母必须接管;李先生可以追索十年抚养费,还能要精神赔偿。北京、上海都有类似案例,男方获赔十几万到二十八万不等。 可钱能买来奶粉、学费,买不来十年的陪伴啊!李先生半夜送医时背上的汗、开家长会时脸上的笑、编辫子时手上的温柔……这些“沉没成本”,法律怎么算? 网友吵翻了,有人说“谁骗谁负责,必须重罚生母”,有人担心“这样会让善意抚养的人寒心”。或许,立法该学学国外“养育欺诈”条款,明确精神赔偿标准,让善意不被辜负,让孩子少受波折。 李先生把亲子鉴定书折成小块,塞进胸前口袋。那里贴着女儿幼儿园时画的“超人爸爸”贴纸,边角都磨白了。“等法院结果出来,我就把鉴定书烧了。” 他摸着贴纸说,“留张纸没用,留点爱吧。孩子永远是我的小棉袄,我想让她再披件亲妈的外套,这样就算我走了,她也不会冷。” 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小女孩突然大喊:“爸爸快点好起来,我还要你接我放学!”李先生捂着嘴,泪水顺着指缝直流。 这场伦理悲剧里没有赢家——李先生失去了十年的“父亲”身份,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王女士失去了道德底线,而我们失去了对婚姻最基本的信任。 如果你是李先生,会继续养这个孩子吗?如果你是王女士,会接回女儿吗?法律能判清财产,能判清人心吗?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