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新热点“深空经济”:科幻照进现实,A股机会还是“坑”?
周末,“深空经济”成为资本市场关注度颇高的新名词,其热度攀升源于两大重磅利好的催化:
1. 行业大会定调未来: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会上明确提出,预计到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为这一新兴领域描绘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 技术突破落地:我国宣布将开展小行星撞击演示验证任务,这一曾只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即将变为现实,大幅提升了市场对深空探索产业化的期待。
从定义来看,“深空经济”核心是围绕太空资源开发形成的产业体系,核心方向包括小行星挖矿、太空资源利用等。映射到A股市场,其相关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卫星互联网、商业卫星、低空经济、太空旅游。
面对这一新兴概念,不少卖方机构已开始加班加点推研“造势”。但结合过往经验,当市场处于分歧阶段时,突然涌现的新名词和新题材,往往面临“难操作”的困境——真正具备潜力的优质标的常因热度飙升而一字涨停,普通投资者难以买入;而能轻易入手的标的,却可能存在估值虚高、缺乏业绩支撑的问题,一不小心就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