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校里一些较为隐秘且令人反感的操作。要是你没听我讲这些,都不明白为啥自己高一成绩那么差,为啥老师总劝你学文科,或是走体育生、艺术生、特长生的道路? 你们有没有发现,高一的时候好多人的理科成绩特别差,但文科成绩似乎还可以。其实,这并非因为高一文科好学,也不是高一理科有多难,而是学校的一种策略。所有学校和老师,一定是优先保证自己的升学率。所以在各个学校里,重点班的名额,或者学物化生、物化地的名额都特别少。 一个学校里,能教理科的老师就那么多,然而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学文科,这成了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毕竟现在社会上都倡导学理科,说文科不好找工作、难以就业,大家脑子都比较清醒,要是能选理也能选文,或者不是特别讨厌理科,好像都会选理科。 学校就希望大部分学生去学文科,这样就能把优质师资和力量集中在理科生身上,于是就故意把理科题出得极难,文科题出得极简单。 在高一,你拼命努力学理科,可能只能考个二三十,而文科一考就是七八十甚至八九十,感觉自己没怎么学文科,却特别容易。学校就是故意给学生造成这种错觉,让学生在高一觉得自己学文还可以,而理科又死活学不下去,用这种手段逼一部分学生主动选择文科。这是我认为学校可怕的第一点。 第二点,老师会对学生和家长两方面施压,还会给家长不断洗脑。要是你在班里成绩处于中下水平,老师就会给家长打电话说:“你家孩子这成绩真学不了理,得转文。” 老师也会跟学生说:“哎呀,老师很了解你,你这种情况学理科确实学不下去。老师觉得你记忆力好、背诵能力强,还是去学文吧。” 总之就是找各种理由劝你学文,不让你学理。另外,要是你发现老师莫名其妙劝你学小语种,那可得警惕了。你学了十几年英语,老师却在高中突然劝你学小语种,这是因为老师有相关指标,必须完成任务。 我觉得现在有些老师为了完成升学率任务,让足够多的学生选文,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我高二的时候,六门课加起来才200分,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两年后,我在2017年以甘肃文科全省第13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