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29日,新疆一青年写信给钱学森:您的论文中有一个方程推导错了,钱学森看完信后大惊! 1964年1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一间宿舍里,26岁的青年教师郝天护正在研读一篇学术论文,这篇论文的作者是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郝天护在反复验算过程中发现,论文中有个方程推导存在错误,面对这个发现,他考虑了很久才决定给钱学森写信指出这个问题。 当时的郝天护只是兵团农学院的普通教师,而钱学森已是享誉国际的科学巨匠,两人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但郝天护还是寄出了那封信。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964年3月29日,他收到了钱学森的亲笔回信,这封信现在仍保存在钱学森图书馆中,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钱学森在回信中写道:“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这使我很高兴,科学文章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钱学森在信中多次使用“您”来称呼这位年轻人,还采用了挪抬格式,在“您”字前空一格,这是古代书信中表示敬重的写法。 钱学森不仅承认了错误,还建议郝天护将自己的意见写成文章,投稿给《力学学报》发表,他在信中说:“您可以写几百字指出这一点,寄给《力学学报》。” 郝天护按照建议,写成了一篇题为《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的短文,长约700字,钱学森收到后,主动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力学学报》。 然而文章的发表过程并不顺利,尽管有钱学森的推荐,《力学学报》编辑部因为担心影响权威学者的声誉,将稿件压了整整两年。 直到钱学森亲自过问此事,明确表示支持发表,这篇文章才最终在1966年3月的《力学学报》上刊出,这也成为该期刊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次经历对郝天护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重新回到学术研究的道路上。 经过多年努力,郝天护后来成为东华大学教授,在固体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1995年,他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这在当时的中国学者中并不多见。 多年后郝天护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钱老的回信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我即使在艰难条件下也坚韧地崇尚科学矢志不移。” 据钱学森图书馆的统计资料显示,钱学森一生回复过3000多封来信,其中62%是写给普通科研人员的,19%是写给学生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权威不可挑战”的观念相当浓厚,钱学森能够坦然接受一位普通青年的指正,并给予积极回应,这种胸怀在当时尤为难得。 钱学森的回信用的是毛笔字,字迹工整清秀,从笔迹和用词可以看出,他是认真对待这封信的,并非敷衍了事的客套话。 郝天护本人也没有辜负钱学森的期望,除了学术成就外,他还培养了大批学生,其中不少人也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不仅在这件事上表现出科学家的品格,在其他场合也多次表现出类似的谦逊态度。 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