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左宗棠和左焕琛的对比照,左焕琛是左宗棠的第四代孙,她也是左家唯一一位真正从政者,她曾担任上海市副市长。 左焕琛从政违背了左宗棠“后代不为官”的祖训,所以,在接到任命之初(最初是让她做卫生局副局长),她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信征求父亲意见的。 左焕琛的父亲名叫左景鉴,他是左宗棠曾孙,是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和女儿一样,是医学科班出身,曾担任过中山医院副院长、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任院长。 左景鉴也没有想到:自己女儿有一天,会突然会离开所熟悉的医学专业,而去从政。所以,接到女儿的信后,他也想了很久。 左景鉴非常清楚,女儿既然给自己写信,定然是无法自己拿主意。根据他对女儿的了解,她并没有官瘾,她纠结的是:组织上的调任是信任,自己若拒绝,可能会辜负信任。 左景鉴思量再三后,并没有阻止女儿从政,他决定支持女儿赴任,为了打消女儿对祖训的疑虑,他对女儿说:“那你就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 言外之意是,只要为老百姓做事,即便违背了祖训也无妨。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左景鉴非常清楚女儿一心想为国家做点事的心情,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她定然会后悔。左景鉴一直认为:女儿是家族里最像曾祖父的,不仅长相像,性格也非常像。他经常想:女儿若是男孩,可能早就走上从政的路子了。 左焕琛从小就喜欢听左宗棠的故事,有时候竟能听得热泪盈眶,长大后,她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生怕自己给先祖蒙羞。美国进修完后,斯坦福大学的系主任给她电话,要她去美国任教,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左宗棠的后人,怎么能去给美国做贡献,就是做螺丝钉,也只能做中国的螺丝钉。左焕琛永远记得自己出国的初衷:更好地报效国家。 左焕琛走上从政之路后,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后来直接做到了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卫生、科技、妇女儿童等方面的工作。 有一次外事活动时,正在上海访问的希拉里因对她非常感兴趣,忍不住问她:“你是一个学者,还是学医的,你现在从政,你是如何转换身份的?” 左焕琛想了想后说:“社会也是符合解剖学原理的,在学校,是人体解剖和细胞结构;但在社会管理中,剖析的是社会。” 左焕琛是这样说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走上从政之路后,一直带着“解剖”的眼光看向社会问题,将“手术刀”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帮老百姓解决了很多问题。 在上海任副市长期间,左焕琛启动医学改革,还解决了上海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她建立了全市农村大病医疗风险基金。这些举措,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作为左宗棠后人中的代表人物,左焕琛无时无刻不在证明左宗棠临终前“不给子孙留钱”的决策的正确性(他死时仅留下2万两白银,即一年的俸禄)。 左焕琛也不准备给子孙留财产,她早和子孙反复强调过先祖左宗棠的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何用?贤者多财,恐其失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何益?愚者多财,更增其过。” 左焕琛今年85岁,因为啥时候都喜欢亲力亲为,她的身体因为“做事多”一直很康健,如今她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顺道写点医学论文。 左焕琛的父亲左景鉴走时,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连半寸房子也没有,但他将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精神留给了自己,而她也将在百年后,将这些留给左家后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