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女兵银金花被7个日军包围,日军瞧她是女的,便一拥而上,正准备玷污她时,银金花喝道:“我跟你们拼了!” 银金花老奶奶,严格来说,她的人生坐标起点有好几个版本,有说河南的,也有说山东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中国人都不得安生的年代,她的家,跟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被日军的炮弹炸碎了。1938年,河南漯河那次大轰炸,她家42口人,就她一个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那年她才20岁,一夜之间,从一个有爷娘疼的闺女,变成了孤魂。家没了,亲人没了,心里就剩下一件事:报仇! 她一个女孩子家,背着血海深仇,一路往南逃。路上看到的景象,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她在后来回忆的时候,声音都在抖。她说,那路边的尸体啊,东一块西一块,有的挂在树上,有的被野狗啃。晚上赶路,能被人的肠子绊倒。有一次天快亮,远远看见河边跪着一排中国人,两个日本兵拿着刺刀,在那儿比赛捅人玩,看谁杀得多,河水都染红了。 当她逃到长沙,看到招兵的告示,她二话不说就去了。人家看她是个女的,不想要。银金花急了,当场就把一个征兵的壮汉给撂倒了。部队一看,嘿,这姑娘是个练家子,有劲!这才把她留了下来。 进了部队,她不要干后勤,就是要上前线,拿枪干鬼子。 军队,那是个男人的世界,可银金花没把自己当女的。她从小就跟爷爷练武,个子蹿到一米七六,力气比好多男兵都大。训练起来不要命,很快就成了兵王,还当上了战斗班长,手底下管着十几个男兵,个个对她服服帖帖。 转折点来了,就是标题里说的那件事。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得昏天黑地。银金花所在的部队在浏阳河边上打阻击,说白了,就是拿命去填,拖住鬼子。仗打了一天一夜,子弹打光了,鬼子黑压压地冲了上来。 怎么办?没子弹了,就上刺刀! “弟兄们,上刺刀,跟小鬼子拼了!” 银金花吼了一嗓子,第一个端着枪就冲了出去。 白刃战,拼的就是一股气,谁怕死谁就先死。男兵们一看,一个女的都这么猛,自己还能怂吗?嗷嗷叫着就跟着冲了上去。 就在混战中,银金花跟大部队冲散了,身边几个战友也倒下了。她一个人,被七个日本兵堵在了一个小山坡上。那几个鬼子一看,哟,还是个女兵,长得还不赖。脸上立马就露出了那种咱们都懂的、猪狗不如的笑容,嘴里骂骂咧咧,一边解裤腰带一边就围了上来。 她当时已经精疲力尽,但求生的本能和复仇的怒火,让她瞬间冷静下来。她把手里的刺刀往地上一插,做出放弃抵抗的样子。一个鬼子淫笑着第一个扑上来,就在他靠近的一瞬间,银金花猛地一脚,正踹在他胸口。那鬼子就像个破麻袋一样,惨叫着滚下了山坡。 就这一愣神的功夫,银金花拔起刺刀,主动冲进了人堆。她从小练的武术,在这一刻发挥到了极致。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全是杀招。一刺,一挑,一劈,快得像闪电。一个鬼子想从后面抱住她,她头也不回,反手一刀,直接划开了对方的喉咙,滚烫的血喷了她满脸。 几分钟后,七个鬼子,全都躺在了地上,没一个能喘气的。 而银金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颗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弹片削飞了她一块头皮,右手腕也被刺刀捅穿,血流不止。最后,她失血过多,晕死在尸体堆里。 战后,打扫战场的战友以为她牺牲了,准备把她跟烈士们一起掩埋。幸亏一个细心的卫生员发现,她居然还有一丝微弱的呼吸!就这一口气,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医院里,医生缝了三天三夜,才把她救活。她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杀了七个,值了。” 这简简单单五个字,背后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恨,多大的勇气啊。 战争胜利后,这位手刃七名日寇的女英雄,没有居功自傲。她脱下军装,选择解甲归田,和丈夫回到湖南永州的一个小村子里,过起了最平凡的农妇生活。她把那段杀敌的峥嵘岁月,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几十年里,连儿孙都不知道她曾经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战士。 直到1998年,80多岁的银金花因为风湿病去医院看病。医生给她检查身体,掀开衣服一看,所有人都惊呆了。老太太身上,从胳膊到后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旧的枪伤、刀伤、弹片伤,层层叠叠,几乎没有一块好肉。医生和护士以为她被虐待了,赶紧报了警。 警察来了,看到老人身上的伤也倒吸一口凉气,反复追问是怎么回事。老太太只是摆摆手,不想多说。最后被问得没办法了,她才从贴身的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一个红色的小本本。 警察打开一看,瞬间肃然起敬,对着老奶奶“啪”地一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个红本本,是她的“军人优抚证”。 英雄的故事,这才被世人知晓。 从那以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了老英雄应有的尊重和照顾。每逢年节,总有人去看望她,慰问她。 银金花老奶奶最终活到了103岁,算是高寿。她的一生,就像一部传奇电影,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苦难与辉煌。她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但首先,她是一名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