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样的!马英九不愧是中华民族儿子,不会忘记中华人民抗日战争历史!8月29日,马英九参加“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时表示。 “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的光复从何谈起?”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用同胞的浴血奋战换来的地缘政治现实。 在那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代价最惨烈的卫国战争中,中国战场死死拖住了八十万日军,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这份百折不挠换来的胜利,才扭转了台湾被殖民的命运。任何想要绕开这个前提去谈论台湾的做法,都是在扭曲事实,等于抽掉了历史的根基。 当然把目光只放在大陆战场,也会错过另一段同样可歌可泣的故事。从1895年被迫割让的那一刻起,台湾人的反抗就没断过。 从丘逢甲、罗福星的武装斗争,到原住民领袖莫那鲁道的殊死抵抗,再到后来林献堂、蒋渭水等人发起的和平抗争,尊严的火种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燃烧。 当全面抗战的烽火燃起,这两股抵抗的力量终于汇流。像李友邦、丘念台这样的台湾志士,义无反顾地回到大陆,投身到那场救国救民的洪流中去。 他们心中最炽热的愿望,就是光复家乡,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诗。 可悲的是,今天的战场已经从现实转移到了话语之间。马英九直接点名赖清德,就是因为这场“记忆政治”已经白热化。 争论的焦点,居然是一个词的选择:究竟是承认那是一场充满血泪的“抗战”,还是轻飘飘地跟随日本的说法,称之为“终战”? 在许多人看来,后者不仅仅是在刻意淡化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是对先辈牺牲的背叛。这种情感上的刺痛,在台大前校长管中闵分享的个人回忆里,显得尤为真切。 他说他父亲亲历了日本投降那晚的重庆,全城鞭炮从下午一直响到第二天早上。在那片狂欢的声浪中,他父亲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要回家了!” 这句发自肺腑的呐喊,浓缩了一代人最深的期盼,也让今天那些冰冷的政治术语显得无比苍白和可耻。 我们今天一再重提那段惨痛的历史,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马英九也说得很清楚,承认历史真相,是为了汲取教训,最终走向和平。忘记国耻,无视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启示,只会让我们在未来可能到来的苦难面前,毫无防备。 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是为了提醒活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奋斗,去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再也不受外敌侵犯的家园。这才是对忠魂最好的告慰。 任何想要抹杀、切割这段共同记忆的人,最终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守护真相,就是守护我们走向未来的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