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好速度向泽连斯基投降,否则我欧弄死你。” 德国新上台的总理默茨,没干多久就跟俄罗斯放狠话了。他在公开场合说,要是普京不肯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坐下来谈,德国就会对俄罗斯搞新一轮制裁。 这话一出来,不光国际上议论纷纷,连德国国内都有人琢磨:这默茨刚上任,咋就这么敢说? 其实默茨当总理这事儿本身就不容易,2025年5月那时候,他折腾了两轮议会投票才勉强当上,还得跟社民党凑个联合政府,本来根基就不牢。 刚坐热总理位子没俩月,他就开始在外交上折腾——5月中旬先跟媒体说要考虑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8月底又放话要加制裁,这一连串动作,看着挺硬气,其实背后都是算盘。 他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想在国际上露露脸。竞选的时候他就喊“让德国再骄傲点”,说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重建德国的国际地位。 可德国向来是欧盟里的老大哥,以前外交都挺谨慎的,咋突然变激进了? 这里面有俩原因:一是俄乌都打三年多了,欧洲早扛不住了,德国老百姓天天抱怨打仗让生活成本涨了不少,默茨想靠对俄硬气点,让选民觉得他能搞定这些麻烦; 二是美国那边也在拱火,特朗普政府嘴上说要推动和平,背地里却催着欧洲盟友接着制裁俄罗斯。 默茨刚上台,急需在国际上立住脚,这时候拿俄罗斯开刀,既能讨美国开心,又能把国内经济不好的注意力转移走。 可默茨这算盘打得响,现实却不咋给面子。首先欧盟内部就不是一条心,之前7月份讨论第18轮对俄制裁的时候,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直接跳出来反对,说要是不让买俄罗斯能源,本国经济就得垮。 德国虽是欧盟老大,但没其他国家点头,新制裁根本推不动。再说俄罗斯也不是软柿子,从2022年俄乌开打至今,欧盟都制裁17轮了,可俄罗斯不但没服软,反而让欧洲自己吃了不少苦。 就说能源吧,以前德国40%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买,制裁之后气价涨得没边儿,大众、宝马那些大工厂都关了不少生产线,老百姓冬天取暖都得精打细算。 要是再搞新制裁,俄罗斯肯定得反制,到时候德国经济更得雪上加霜。 俄罗斯这边也早有准备,8月26号那天,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放话:要是欧盟敢限制俄外交官行动,俄罗斯就对等反制。 这话可不是吓唬人,俄罗斯手里有俩硬招儿——能源和资产。德国现在虽说少买了点俄罗斯天然气,但石油和煤炭还得靠人家,真把俄罗斯惹急了,冬天取暖都成问题。 还有那些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俄罗斯要是也冻了德国企业在俄的资产,像大众、西门子在俄罗斯的生意就全黄了,这些德国大公司肯定得跟政府闹。 其实默茨自己也明白,制裁这招儿早就不管用了。他5月份跟媒体聊的时候就说过,没收俄罗斯资产得有法律依据,还得考虑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可为啥还硬着头皮干? 说白了就是玩政治那套——刚上台得立个强硬的形象,对俄制裁最容易调动民意,就算最后没效果,也能把锅甩给普京,说“都是他不配合才搞成这样”。 而且美国的态度也很关键,特朗普政府虽然嘴上支持欧洲制裁俄罗斯,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九九。 就说“北溪-2”管道吧,美国一直想让欧洲买自己的液化天然气,所以拼命反对重启这条管道。默茨上台后,直接说不批准“北溪-2”运营,其实就是顺着美国的意思来。 可这么做的代价是德国能源成本一直降不下来,工业竞争力越来越差,不少工厂都搬到其他国家去了,老百姓怨声载道。 再说说德国国内的经济情况,2025年德国经济本来就没劲儿,增速慢得很,物价还一个劲儿涨,老百姓买棵白菜都得比以前多花钱。 要是再搞新制裁,能源价格肯定接着涨,物价更得飞,到时候社会矛盾肯定更严重。 2023年的时候,德国就因为对俄制裁闹过能源危机,社民党当时在柏林州议会选举里输得一塌糊涂,这事儿默茨不可能不知道,可他还是要冒这个险。 德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些经济专家算了笔账,光之前的制裁就让德国亏了好几十亿欧元,再搞新的,经济就得掉更深的坑里。 还有人批评默茨太听美国的,没自己的主意——德国毕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总跟着美国跑,不光自己没面子,还得让其他欧盟国家看笑话,时间长了,欧盟内部的凝聚力都得散。 默茨这狠话,短期可能让俄罗斯多留意一下,但长期来看没啥用。俄罗斯早就习惯西方的制裁了,反制的招儿也越来越成熟,根本不怕这一套。 而且欧盟内部越来越不一条心,匈牙利、斯洛伐克那些国家为了自己的经济,肯定还会反对制裁。德国要是非要硬来,搞不好欧盟都得闹分裂,这对整个欧洲都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