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5年,一名机枪手为了躲避日军,选择绕上山路前进,没想到意外发现100多名正

1945年,一名机枪手为了躲避日军,选择绕上山路前进,没想到意外发现100多名正在吃饭的日军,他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机枪,心中一狠:跟他们拼了! 那年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作恶多端,烧杀抢掠,搞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抗日,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齐发力,硬是把鬼子打得节节败退。湖南湘西雪峰山一带,正是关键战场,日军想死守阵地,拖延投降时间。中国军队发起会战,集结兵力反攻,目标就是切断敌路,彻底消灭残敌。 汉寿小伙曾岳峰,1927年生在普通农家,从小见识日军的野蛮行径,心里憋着一股火。1943年,十六岁他就参军,加入抗日队伍,先当步兵,扛中正式步枪,在常德会战里头一遭挨炮火。部队在桃源、澧县转战,他学着防守阵地,慢慢积累经验。1944年,转到长沙、衡阳战场,学会用机枪,武器换成捷克式,火力强了不少。那时候,部队装备有所改善,加拿大产的轻机枪也用上了,提升了作战能力。 1945年4月,雪峰山会战打响,中国军队推进湘西,追击日军残部。曾岳峰所在单位深入敌区,执行任务。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腿部中弹,不得不暂时离队,和助手陈百川一起后撤。为避开日军主力,他们选了条山路迂回,路径崎岖,树木密集,藏着未知情况。 走到半途,他们听到前方动静,靠近一看,山腰空地上百余名日军散坐着用餐,钢盔搁一边,武器堆放,饭盒热气腾腾,全无戒备。曾岳峰见状,决定发起攻击。他和陈百川选位置架枪,对准敌群开火。第一轮射击就打乱敌阵,尘土飞扬,敌兵中弹倒地,鲜血染地。枪声回荡山谷,日军慌乱,有人抓武器回击,有人四散逃窜。 战斗持续,曾岳峰他们压制敌火点,换弹匣继续射击。日军组织反扑,子弹从侧翼过来,两人也中伤,鲜血直流,但坚持阵地。弹药耗费三百余发,敌阵瓦解,多名日军毙命。就在敌包围圈收紧时,抗日主力部队赶到,从后方突袭,日军溃败,丢下装备向隆回退去。战场遗留马匹枪支,曾岳峰他们撤到安全处,伤口包扎。 这场遭遇战,曾岳峰重创日军,削弱敌有生力量,缴获补给,为后续作战帮了大忙。战后,他继续参加湘西会战,直到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曾岳峰投身国家建设,保持革命精神。九十八岁时,他身体还硬朗,回忆往事,眼神坚定,激励后辈。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抗日战争靠的是全民族力量,普通战士的勇敢贡献铸就胜利。曾岳峰的事迹,是无数抗日英雄的缩影,体现了不屈意志。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打败侵略者,迎来新中国。今天回看这些事儿,得珍惜和平,传承精神。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不少见,基层战士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改变了战局。接地气地说,就是老百姓的儿子,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没那么多花里胡哨,就是实打实干。 湘西会战是抗日最后大仗,中国军队歼敌数万,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曾岳峰从步兵到机枪手,经历多场战役,如芷江机场保卫、衡阳保卫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他的故事在常德市政府网站上记录,来源可靠,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如今,社会发展快,但历史不能忘。抗日精神是宝贵财富,教育年轻人爱国爱党。曾岳峰九十八岁高龄,还在汉寿县城居住,身体康健。他的从军生涯,从1943年起步,到1945年高光时刻,再到和平年代贡献,串起一段完整历程。 回顾雪峰山会战,日军想负隅顽抗,但中国军队战略得当,战术灵活,最终取胜。曾岳峰的遭遇战,正是这种灵活性的体现。掉队不等于失败,反而成了机会。敌军用餐时疏于防范,被一举重创,这也暴露了日军后勤薄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