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湖南,一女子装修,为保证质量,女子亲自购买材料,本人还在现场监督,刮第二道腻子时,她闻到香味,一看监控,发现工人在腻子里加洗衣服,女子投诉,加洗衣服腻子顺滑好施工,但是一两年就会开裂脱落,工人表示,他们愿意刮掉第二层腻子,可女子认为,第一层第二层已经混在一起,咋样才能分清界限在哪?咋样确保能将第二层刮干净? 2025年8月21日,据法治视讯报道,女子找工人装修墙面时发现,工人为了好施工,竟然在腻子里加洗衣粉。 李女士对房子进行改造,她在书房和卧室做了隔音装修。 隔音做完之后,下一步要在墙面上刮灰、刷乳胶漆。 李女士为了保证安全,自己买了原材料,其中包括腻子粉,灰桶刷子,界面剂,美纹纸等。 她买的材料齐全,品质有保证,她不放心,决定亲自在现场监工。 她在购买油漆时,油漆店的老板,给他推荐了一位师傅。 师傅来后,李女士和他讲好,隔音装修的是主卧和书房,这两间房子的天花板和四面墙全部都是石膏板。 按照李女士的流程作业,每平方工钱30元,师傅一口答应,立刻开始安排作业。 8月3日,师傅带着工人进场作业,刚一开始,李女士一切满意。 8月8号上午,工人开始在墙面上刮第二道腻子,李女士突然闻到一种洗衣粉的香味。 她立刻告诉师傅,哪来的洗衣粉的味道?可她没有深究,以为是工人师傅身上衣服的味道。 可是,尽管如此,李女士还是起了疑心,为了小心起见,到了晚上,她打开屋子里的视频监控。 她慢慢的翻看当天施工的情况,突然看到施工人员手里提了个桶,桶里装着腻子,然后撕开一包洗衣粉倒了进里。 工人将洗衣粉和腻子一顿搅拌,他看差不多搅好,立刻开始在墙面上刮第二遍腻子。 李女士顿时气的眼前一黑,千防万防,还是在眼皮底下做了手脚。 她立刻拿出腻子粉说明书看,腻子粉外包装袋子上说明注明:建议加水量45%左右,搅拌均匀,再静置15分钟,再进行搅拌后即可使用。 不可以加入除水以外的其他材料。 李女士一看,立刻联系了装修师傅,师傅当即承认,他们的确是加了洗衣粉,不应该这么做的。 李女士又问,为啥好好的腻子,非要往里面加洗衣粉呢? 师傅回答,腻子里加洗衣粉,会变得顺滑好用,施工时比较省劲,打磨时也不费力气。 李女士大怒,怎么可以如此哄骗客户,据她的了解,腻子中加入洗衣粉后,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能使腻子更加顺滑。 但是,洗衣粉会破坏腻子的稳定,从而缩短腻子的使用年限。 正常腻子使用年限是在15年+,如果只追求施工速度,腻子粉一两年时间就会开裂脱落。 可施工师傅毫不在意,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把第二道腻子磨掉从做。 李女士更加生气,你说的容易,你已经把腻子刮上了,第二道腻子和第一道腻子已经混合一起。 你咋样能精准的把第二道腻子刮干净?第一道和第二道分层在哪,你咋能分得清楚? 可施工人员表示,如今这种状态,就只能给她打磨掉第二遍腻子,然后再重新做。 但是,如何精准将第二道腻子除掉,李女士和师傅说不到一起。 李女士已经不相信他们,决定自己动手刮掉第二层腻子。 可是工程量巨大,想全部刮掉,十分艰难。 李女士气愤不已,如果不是他们在腻子里偷加洗衣粉,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事情。 李女士家的监控,完整记录了工人加洗衣粉的过程,既然就后期如何挽救处理,他们态度不好,敷衍了事,李女士立刻拨打12315进行了投诉。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协调。 那么,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李女士与装修师傅约定使用李女士提供的合规腻子粉进行施工,但工人擅自添加洗衣粉,且未告知李女士。 洗衣粉的加入改变了腻子粉的成分,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并容易打磨,但会影响到腻子粉使用寿命。 施工方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李女士可主张施工方欺 诈,并要求赔偿。 《民法典》第57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李女士与装修师傅达成协议,按照李女士流程进行施工,工钱按每平方米30元计算。 腻子粉的外包装明确标注“不可加入除水以外的其他材料”。 施工方未按产品说明使用材料,导致最终工程质量不合格。 因此,施工方需对工程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包括修理、重做或赔偿损失,相关部门应督促施工方履行义务。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王哥说法 学法律知识。#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