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才1.8万,凭什么不让我读!”河南,女孩高考考了512分,上不了公办本科,想读民办本科,但学费要一万八。父母嫌贵,想让她读大专,她觉得本科文凭很重要,以后找工作、考公啥的都用得上,凭啥因为这点钱不让她读。视频中女孩怒斥父母认知低,执迷不悟…… 高三一年,女孩拼尽全力,成绩提升了近百名。她原以为能靠最后的冲刺进入公办本科,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打击,她只考了512分,别说一本了,就连公办二本都很难。 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民办本科,可眼看父母却因为费用问题打算放弃。她感到极度委屈与愤怒,情绪激昂,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家庭的经济重压摆在眼前。父母双方月收入合计还不到八千元,全年总收入不到十万元。家中还有一个初中阶段的弟弟,未来学业开支更是非常大的负担,扣除房贷和日常开销,家里可支配的结余所剩无几。资助女儿就读私立本科,对他们而言,几乎是难以承受的重担。 父母听完女儿的话,心里并非没有触动,但他们更现实地考虑问题。他们认为,学历只是一张纸,大专照样能找工作,关键还是看能力,他们倾向于让女孩去读大专。专科每年约一万余元的学杂费及生活开销,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压力小得多。 母亲在镜头里低声回应,期望女儿能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不用太计较,父亲则叹了口气,表示家里条件有限,并非不愿供读,而是力不从心。 这番话让女孩彻底崩溃。她怒斥父母不是无力承担,而是不愿付出。她怒斥,难道二十多万还没有她的人生重要,并指责父母认知滞后,固步自封。 尽管女儿高三曾竭尽全力提升成绩,但也有说法指出,她平时不仅没有体恤父母,就连学业有时候还不认真,有些敷衍。她常与同学攀比穿着,曾要求父母购买数百元一双的鞋满足虚荣心。 愤怒之下,女孩直接将争执过程录像上传至网络。质疑“父母认知低到离谱”的感受,这个视频在网上迅速引起巨大的讨论,一部分网友站在女孩的立场,认为父母不应因经济原因牺牲孩子未来。他们强调本科和大专的差距巨大。 不投资教育,就是在剥夺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二十万在农村虽是巨款,但只要咬咬牙,借点钱也能凑出来,孩子努力了十二年,父母不应在最后关头掉链子。 另一部分网友指出孩子未能体谅父母赚钱不易。他们认为家里一年总收入才那么点,民办本科出来一样不好找工作,还不如去读个大专,学门手艺。早点就业,也能减轻家庭负担。 这起事件深刻揭示了在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个人对更高平台、更广阔未来的追求,可这也离不开家庭环境。 这名女生应该学习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本科还是专科并不是特别重要,就算是本科,依旧很难找工作,而且,民办学校花费很大,家庭供养很难,与其在这比父母,不如想想如何靠自己能有更多改变的机会。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上大学,而是掌握生存的能力和求生的技能。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