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副团长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颗子弹时,他犹豫了:是打叛徒,还是打日军首领? 王凤麟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卧龙河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念了四年小学就辍学种地。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他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毁,怒火烧心,和两个哥哥一起投身抗日队伍。1932年,他加入共青团,跑去伪军里当卧底,凭着机灵劲儿混到了连长。1933年,他瞅准机会,带着一个营反水,正式加入东北抗日救国军,当上了特务连长。从那时候起,他打定主意要把日本人赶出去。 1935年,王凤麟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炸药技术。两年后回国,他加入共产党,带着一身本事到了山东。资源少得可怜,他就教战士们用一块TNT和几米引线搞破坏,硬是把游击队变成了日军的噩梦。他带出来的徒弟刘巨澜,后来也成了炸药专家。1942年初,他在一场战斗中被炮弹炸碎了右腿,截肢后装上木假腿。可他不服输,拄着拐杖还坚持训练队伍,指挥作战,硬气得让人服气。 1942年5月,日军集结5万多人围剿鲁中地区的八路军。王凤麟本来可以跟着大部队撤,可他主动留下,带着40多个伤兵和老百姓在马鞍山死守。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也跑不出去。他带着人挖战壕、建工事,准备拖住敌人。可没想到,队伍里出了个叛徒唐云三。这家伙为了私利,把他们的位置和人数全卖给了日本人。11月9日,日军带着2000多正规军、4000多伪军,还调来飞机大炮,把马鞍山围得水泄不通。 战斗打得惨烈。王凤麟拄着拐杖,端着从德国人那儿缴来的狙击枪,干掉了一个日军军官,逼得敌人乱了阵脚。晚上,他让刘巨澜带老弱伤员用撕碎的衣服搓成绳子下山,自己留下断后。到11月10日早上,弹药耗尽,大家只能扔石头、拼刺刀。日军步步逼近,有些人宁可跳崖也不投降。王凤麟打到最后,只剩一颗子弹,身边是叛徒的叫嚣和日军的枪声。 手里捏着那颗子弹,王凤麟脑子转得飞快。叛徒唐云三就在山下喊话,劝他投降,还说能给他个官当。可这叛徒害死了多少战友,留着他就是个祸害。另一边,日军头子在远处指挥,干掉他或许能让敌人慌一阵,给大部队争取时间。但只有一颗子弹,距离远、风险大,赌不赌得起?最后,他没选叛徒,也没选日军,而是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他宁可死,也不让敌人拿他当宣传品。那一刻,他的血染红了马鞍山。 王凤麟没白死。他在马鞍山的硬拼,让日军以为那儿藏着大部队,调了好多兵力过来,间接帮八路军主力突围成功。战后,他的故事传开了。1958年,山东政府在马鞍山立了纪念碑,把他和战友的名字刻上去。2015年,他被追认“抗日英烈”,名字进了历史书。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普通人,用命守住了信念。他的选择,没啥花哨,但让人心里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