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从六十年代开始,印度就搞移民,想着把自己人迁过去改变人口结构。这招在别的地方

印度从六十年代开始,印度就搞移民,想着把自己人迁过去改变人口结构。这招在别的地方可能好使,可到了藏南就不灵了。 印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往藏南地区搞移民,目的是通过人口变化来稳固对那片土地的控制。 他们从阿萨姆邦、比哈尔邦这些地方,拉来大批贫困农民,给点土地补贴和住房许诺,鼓励定居。 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印度本土,还有些孟加拉人和尼泊尔人,政府有意识打破当地人口平衡。 刚开始,移民规模不大,只有几万人,但到上世纪末,人数猛增到百万左右。 印度政府觉得这样就能把藏南变成自家后院,还以阿鲁纳恰尔邦的名义去联合国要资金,宣称已经坐实占领。 移民政策是跟军事和基础设施捆绑一起的。 印度军队早早就进驻,第5山地师在那加兰邦,第33军在锡金,第15军盯着克什米尔。 这些部队不光守边,还帮着移民建房子、修路。 桥梁建设是重头戏,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建了好几座大桥。 1958年萨莱铁桥开工,正好赶上1962年边境冲突,用来运兵。 1987年科里亚波莫拉桥建好,又碰上那年摩擦,坦克从上面过。 2002年伯吉比尔桥和2011年多拉萨迪亚大桥,也都辐射到贾布瓦空军基地,苏30战机和T72坦克经常在那活动。 这些桥不光军事用,还方便移民运输物资。 除了桥,印度还批了73条战略公路和125座桥梁计划,从2002年起就开始,但进度慢,到现在只完成一部分。 在阿鲁纳恰尔邦,建了内奇普隧道、两个机场、两个直升机停机坪、22条公路和63座桥梁。 这些基建是为了让部队更快调动,也让移民觉得有保障。 2009年,印度增派部队,修机场,飞机在边境盘旋。 2020年冲突时,士兵直接对峙。 莫迪政府继续推,建了更多隧道和路。 但移民政策没那么顺利。 藏南气候恶劣,冬季雪大,夏季洪水,移民适应不了。 很多人得疟疾,医疗差,收成少。 政府许诺的补贴常落空,移民抱怨多。 当地原住民珞巴族、门巴族排斥外来者,不愿同化。 他们坚持文化,喊出“我们是中国人”。 印度强推印度语教育,打压本土文化,但没用。 人口爆炸加重负担,移民生活没保障。 缺水断电,路泥泞。 有些人回老家,村子空了。 边境摩擦时,移民怕,怨政府。 印度想用移民改变结构,但当地人认同中国。 这政策在藏南失败,因为历史和人心在那。 印度忙活几十年,花大钱建桥修路增兵,但没换来忠诚。 移民看对面中国边境发展好,怨气更大。 有些人甚至非法越境。 印度当局加强检查,但挡不住不满。 麦克马洪线是根源,1914年英国乱划,把藏南划给印度。 中国从不承认。 尼赫鲁继承这遗产,占了9万平方公里。 印度用移民、军力和基建蚕食,但当地人视藏南为中国领土。 失败在于忽略民生,移民成负担。 对比中国边境扶贫,印度政策露馅。 这招在别处可能行,在藏南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