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要是看到那些体态肥胖,屁股大,满身肉的人,那一定是穷人,而看到身材苗条,精神焕发的人就是有钱人,为啥这么说? 在美国,肥胖问题似乎早已超出了个人意志力的范畴,身材管理通常被视为一场自律的较量。 然而,当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的权利,从一开始就由银行账户余额来限定时,当一个人的体重与收入水平呈现出惊人的负相关,一个不安的真相浮出水面,在美国,保持健康,正一步一步的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对于美国低收入家庭来说,每一顿饭都是一次严苛的成本核算,花上一美元,他们能轻而易举地买到一大包薯片或两升可乐,带来即时的满足感,多加一美元,则能换来一个热量爆棚的快餐汉堡。 通常,一份不到十美元的快餐套餐,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感到饱腹,这些由糖和油堆砌起来的混合物,不仅廉价、管饱,也为体力劳动提供快速能量。 可是,这种“温饱陷阱”的代价着实巨大:超标的脂肪、糖分和盐分,正在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他们的健康。 反观那些点缀着几片蔬菜的有机沙拉,价格却可能高达几十美元,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穷人聚居的社区,人们很难找到一家像样的正规超市,想要购买新鲜的水果蔬菜,往往需要驱车半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而街头巷尾遍布的,却都是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和便利店。 而富人区,则有有机超市就开在家门口,琳琅满目的健康食材应有尽有,他们不只注重日常饮食的健康,更会聘请专业厨师量身定制科学食谱,精确到每一餐的营养配比。 甚至有私人医生随时待命,一旦发现健康指标异常,便立刻给出饮食建议与减脂方案,显而易见,餐桌上的选择,早已被无形的阶级烙印深深刻下。 如果说饮食是阶级差异的第一个战场,那么运动与时间分配则是第二个,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业的穷人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消耗战。 在美国穷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中,可能还需要照顾孩子,在如此困境下,他们的身体早已被榨干,健身房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想瘫在沙发上获得片刻喘息。 生存的优先级压倒了一切,如何吃饱、如何休息,才是他们每天思考的核心。 而富人的生活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拥有远程办公的灵活性与更自由的时间支配权。 下班后,他们有充足的精力走进健身房,对他们而言,健身早已超越了保持身材的单一目的,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一个拓展人脉、巩固阶层身份的平台,甚至被视为一种自我投资与基本的个人修养。 当一方还在为生存奔波时,另一方已经将健康活成了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饮食失衡与运动缺失,不可避免地导致肥胖,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那笔昂贵得惊人的医疗账单。 一次普通的感冒或许就花费上百美元,而一场大病则足以让一个家庭陷入绝境。 生理层面看,持续的经济压力,比如房租、账单与育儿开销,都会导致穷人体内疯狂分泌一种名为“皮质醇”的压力激素,这种激素恰恰会促使腹部脂肪堆积,让他们饱受“压力肥”之苦。 与此同时,富人则在度假和锻炼中享受着低皮质醇的轻松生活,还有私人医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防患于未然。 最终,这一切汇聚成一个难以挣脱的闭环,越是贫穷,越容易接触不健康食品,越是没有时间运动,压力也越大,于是便越胖。 而越胖,患病风险越高,医疗开销越大,在职场越受歧视,于是便越穷。 当保持健康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前提,当好身材也成为一种需要付费购买的奢侈品时,肥胖便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选择失败,而是整个社会结构性问题的无情体现。 在美国,健康这条曾经看似公平的起跑线,如今已然成为一道泾渭分明的阶级分水岭。
猜你喜欢
浙江人肥胖率这么低是怎么做到的
2025-08-14
真益搞笑
被我看到了!王一博的大腿肌肉[爱心]!看来王一博不光是上身肌肉变大了,腿也没被
2025-08-14
龙潜沧海待云归
原来瘦是因为一直饥饿
2025-08-04
囤货种草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