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坐拥3700亿港元市值的地产巨头,将于8月22日结束其上市地位。
8月12日晚,中国恒大集团发布公告,确认香港联合交易所已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8月22日为其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25日上午9时起,公司股票将正式摘牌退市。
恒大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无意申请复核”该决定,为其长达16年的港交所上市历程画上句号。
退市终成定局
这一结局早有预兆。自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对中国恒大发出清盘令并强制其股票停牌起,其交易已连续暂停超过18个月。
依据港交所规则,长期停牌公司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满足复牌条件,将触发“快速除牌”程序。
停牌前,恒大股价定格于0.163港元/股,总市值仅余21.5亿港元,较其巅峰时期的3700亿港元市值,蒸发幅度超过99%。
清盘步履维艰
退市之际,恒大的清盘工作推进艰难。清盘人最新披露,截至7月31日,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申报的债权总额高达约3500亿港元(约450亿美元),远超公司2022年底财报披露的275亿美元负债规模。
资产处置同样阻力重重。目前清盘人仅成功变现约20亿港元资产,其中恒大直接持有的资产贡献部分仅为8170万港元。
核心子公司恒大地产层面危机更深: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591.91亿元人民币,逾期商业承兑汇票约1909.74亿元人民币,合计超过5500亿元;未决诉讼案件多达2631件,涉案标的金额高达6488亿元人民币。
兴衰轨迹
回溯2009年11月,恒大登陆港交所,成为当时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民营房地产企业。
2017年,公司市值一度突破3700亿港元,助推其创始人许家印登上中国首富之位。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恒大爆发流动性危机。后续调查揭露:2019至2020年间,恒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营收超过5600亿元人民币。
2023年9月,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2024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其处以4700万元人民币顶格罚款,并实施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行业烙印
恒大的退市不仅是一家巨头企业的落幕,更象征着中国房地产行业高杠杆、高周转、高扩张模式的终结。
其清盘涉及280个城市的约1300个项目、逾3000家法律实体,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随着8月25日摘牌时刻临近,这家曾深刻影响行业格局的房企,终将在资本市场谢幕。然而,其留下的巨额债务困局和对行业的深刻警示,仍将持续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