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敦促美方停止造谣生事我补充一下美国当年入侵巴拿马,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过程,以及巴拿马人民不屈不挠斗争,最终收回运河主权的过程。
19 世纪末,巴拿马还属于哥伦比亚的一部分,而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在此地的修建计划早已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目光。美国当时正急于在美洲扩大影响力,这条运河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其志在必得。经过一系列的外交运作和暗中支持,1903 年,在美国的策动下,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出来。紧接着,美国便与新成立的巴拿马政府签订了《海约翰 - 埃尔兰条约》,条约规定美国获得了巴拿马运河区的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权,运河区成了国中之国,美国在这里行使着完全的主权,巴拿马只能获得少量的租金。
运河的修建从 1904 年开始,数万劳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劳作,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直到 1914 年运河正式通航。此后,美国通过对运河的控制,不仅在军事上能够快速调配兵力,维护其在西半球的霸权,还在经济上获得了巨额收益,而巴拿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土被外国掌控,民族尊严受到极大伤害。
巴拿马人民从未放弃过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巴拿马民众就多次举行抗议活动,要求美国归还运河区。1956 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巴拿马人民。此后,巴拿马的抗议浪潮愈发高涨,罢工、示威游行不断,甚至与美国驻军发生冲突。1964 年 1 月,巴拿马学生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带着国旗进入运河区,与美国军警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了多名巴拿马人伤亡,这一事件被称为 “旗之战”。“旗之战” 后,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断交,全国范围内的反美情绪达到顶峰,美国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考虑与巴拿马的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巴拿马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以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为首的政府积极推动收回运河主权的谈判。经过多年艰难的磋商,1977 年,美国卡特政府与托里霍斯政府签订了《托里霍斯 - 卡特条约》。该条约规定,美国将在 1999 年 12 月 31 日之前逐步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归还给巴拿马,条约生效后,运河区的管辖权开始向巴拿马转移,美国保留运河的防务权直到 1999 年。这一条约的签订是巴拿马人民斗争的重要成果,但美国并未完全放弃对巴拿马的干涉。
20 世纪 80 年代末,巴拿马政局发生动荡,曼努埃尔・诺列加将军掌握了实权,他对美国的态度逐渐强硬,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这引起了美国的不满。1989 年 12 月,美国以保护美国公民安全、打击毒品犯罪为由,出动数万军队入侵巴拿马,代号 “正义事业行动”。美军对巴拿马城进行了轰炸,与巴拿马国防军发生激烈战斗,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最终,诺列加被美军抓获并押往美国受审,美国扶植了新的巴拿马政府。美国的这一入侵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美国立即撤军,尊重巴拿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入侵事件并没有摧毁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决心,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巴拿马政府继续按照《托里霍斯 - 卡特条约》的规定,推进运河主权的交接进程。经过多年的准备和过渡,1999 年 12 月 31 日,在巴拿马城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美国正式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归还给巴拿马。当巴拿马国旗在运河区升起,美国国旗降下的那一刻,巴拿马人民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是巴拿马人民长期不屈不挠斗争的结果,它标志着巴拿马真正实现了国家的完整和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霸权地位。如今,巴拿马运河在巴拿马政府的管理下,继续发挥着连接两大洋的重要作用,为世界航运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成为了巴拿马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