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国军少将刘昌义率部投降日军,卫立煌认为事情不简单,就他对刘的了解,投日不可能,就对副官说:“先不要对外宣布刘昌义是汉奸,我先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果然,时隔不久,葫芦里的药终于放出来了。 刘昌义1905年出生在河北高阳一个普通人家,那时候军阀混战,日子过得乱七八糟。他17岁就参军,从保定地方部队干起,一开始就是些杂活儿,慢慢转到冯玉祥的西北军。西北军讲究实打实训练,刘昌义在洛阳军校高级班学战术,毕业后进北伐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当联络员,负责传令和情报,骑马到处跑。1929年,他升到新兵师师长,管着招募和训练新兵,那年头军队流动大,他得稳住队伍。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败了,刘昌义部队散了,他去天津办民光报,报纸上鼓吹抗日,旧部也来投靠。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搞抗日同盟军,刘昌义当第四十六师师长,在山西晋城和河北邯郸拉队伍,带着简易武器上阵。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组义勇军,在张家口打游击,张家口丢了就撤到河南沁阳。1938年当豫北别动军司令,专搞敌后破坏,这些年让他练就一身游击本事,部队小但能咬住敌人不放。刘昌义这人出身草根,靠实干爬上来,没啥后台,西北军旧部特色就是硬气,抗日时总缺饷缺装备,但他从不松懈,带着兵在太行山一带转战,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刘昌义早年军旅路挺坎坷,冯玉祥西北军解散后,他没闲着,在天津办报维持生计,顺便联络旧部。报纸叫民光报,内容多是抗日宣传,那时候日本侵略加剧,大家人心浮动。刘昌义借这个平台聚人,1933年重回冯玉祥麾下,当师长后迅速扩编,在晋冀豫边区活动。抗日全面爆发,他义勇军在张家口周边设伏,敌人来犯就撤退保全实力。沁阳落脚后,1938年升豫北游击司令,部队虽是杂牌但机动性强,常在乡村埋伏日军补给线。这些年他见识了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西北军旧部总被中央军边缘化,军饷装备拖欠是常态。刘昌义没抱怨,专注打仗,忻口会战时他带大刀队夜袭日军,胆子大得很。 1940年深秋,河南温县日军包围刘昌义部队,他手下千把人弹药快光,形势危急。刘昌义决定诈降,挂白旗让日军来受降。三天后焦作仪式上,他突然动手,部队扔手榴弹开机枪,歼灭日伪军六百多,缴获重机枪和山炮。消息到洛阳,卫立煌拦住汉奸通告,他知道刘昌义忻口会战表现,派人查实,十天后血书证实诈降。卫立煌这举动保了刘昌义名声,也戳破重庆借刀杀人的把戏。刘昌义西北军背景,军饷总拖欠,这次诈降后棉衣终于发下来,将帅间有默契。事件暴露国民党派系问题,杂牌军生存难,抗日靠自己想办法。刘昌义这招险,但有效,保存实力继续打日军。卫立煌判断准,基于对刘了解,避免冤案。 刘昌义诈降前部队被日军第三十五师团围住,子弹每人只剩几发,他参考蒋介石“相机行事”电令,挂白旗。焦作受降台上,他砍旗帜,部队炸弹机枪齐上,日伪死伤惨重,部队带走武器撤退。洛阳司令部差点发汉奸通报,卫立煌止住,忆刘大刀队夜袭,派侦察兵核实,血书报歼敌六百三。事件后刘部回防区,得拖欠棉衣,重庆压力下给补给。刘昌义豫北游击司令位子稳,但派系歧视没变,西北军总被边缘。这诈降是无奈之举,保存兵力抗日。卫立煌宽容体现对旧部信任,抗议重庆手段。 诈降后刘昌义部队编暂编第十五军,他当中将军长,1944年豫中会战在中牟挡日军渡河,部队顽强阻击。1945年任第十九集团军副司令兼涡北挺进军指挥,在淮河打敌据点。抗战胜后1946年去上海见李济深,讨论局势。1947年当淮海绥靖区副司令,管部队调动。1948年转第一绥靖区副司令,10月见王葆真,加入组织。1949年上海战役,他任第五十一军军长,后兼淞沪警备副司令兼北兵团司令,5月26日打开防线,部队移交。上海解放后部队改编,他做统战工作,1950年助舟山战役。此后当救济总会顾问、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至第七届全国政协。1985年得起义证书,继续民革职务。1994年上海去世,一生从抗日到起义,跨过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