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留下的是五千亿斤粮食,五百万吨棉花,二十多亿美元,六百多吨黄金,还有两万多公里的铁路,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八万多座水库,无数的矿山和油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这个国家到底有多穷?全国粮食产量只有1.1亿吨,人均寿命才35岁。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连一颗螺丝钉都要靠进口。汽车?那是外国才有的东西。飞机?只能在天空中仰望。 王进喜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石油全靠进口,人们戏称中国贫油如命。1959年,大庆石油会战打响,王进喜带着1205钻井队从玉门赶到东北。没有吊车,他们就用人力扛;没有搅拌机,就跳到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喊出这句话时,周围的工人们眼中都闪着泪花。 那个年代的建设者就是这样,没人计较加班费,没人抱怨条件苦。河南兰考的老百姓跟着焦裕禄治理风沙,一铁锹一铁锹地挖,一棵一棵地种泡桐树。焦裕禄肝癌晚期,疼得直不起腰,还坚持到第一线指挥。他用钢笔顶住肝部的疼痛处,咬牙坚持工作。 抽屉里除了止痛片,就是没写完的治沙方案。有人劝他休息,他摇摇头:"兰考的风沙不治好,我怎么能安心躺着?" 这样的干劲创造了奇迹。到1976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2.86亿吨,翻了一番还多。铁路从2万公里修到4.6万公里,公路从零起步修了89万公里。8万多座水库拔地而起,旱涝灾害明显减少。 更让人自豪的是,中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车、轮船,开采出了自己的石油,甚至连核潜艇和人造卫星都上了天。这些成就不是靠外援,不是靠贷款,完全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干出来的。 那个年代的精神风貌是什么样的?雷锋给了最好的答案。这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把自己的津贴攒起来捐给灾区,把战友的袜子偷偷洗干净,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乡干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这不是空话套话,他真的这样做了。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帮老大娘找儿子,给困难战友寄钱,雨夜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这些事情在今天看来或许平常,在那个年代却是整个社会的风尚。 街头巷尾,人们夜里不锁门,拾到钱物主动交给派出所。邻居家修房子,大家不请自来帮忙,从不收一分钱。上海的妓女被改造成了纺织工人,重新做人;北京的干部子女和工人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读书,没有贵贱之分。 这种社会风气是怎么形成的?除了精神教育,更重要的是榜样的力量。当贪污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刚一伸手就被枪决时,震动了全国。当人们看到国家主席穿着补丁衣服时,谁还好意思讲排场、摆阔气? 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有多严格?儿子毛岸英要结婚,他不给钱,让儿子自己想办法。女儿上学饿晕了,他不允许开小灶。这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另一种深沉的爱。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时,毛泽东正在开会。秘书递来电报,他看了一眼,默默地把电报放进口袋,继续主持会议。会后,他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夜没有出来。 从那以后,毛泽东把儿子的衬衣、袜子锁进柜子里,一藏就是26年。每次搬家,这个柜子都要特别小心地搬运,可是从来没有人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直到他去世后,工作人员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毛泽东一生的稿费收入不少,可是他全部上交做了党费。工资也由组织统一管理,他从不过问。临终时,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的遗产。唯一的"财产"就是满屋子的书,还有那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有人说他太无情,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照顾。我觉得这是误解。真正的父爱不是留给孩子金钱,而是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毛泽东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们:做人要有骨气,当官不能发财,要为人民服务,不能为自己谋私利。 毛泽东到底留下了什么?不是黄金白银,不是豪宅名车,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活法。 他留下了5000亿斤粮食、500万吨棉花、20多亿美元外汇、600多吨黄金储备。这些数字背后,是2万多公里铁路、100多万公里公路、8万多座水库、无数矿山和油田。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个风清气正的新中国。 当官的不想着发财,干活的不讲条件,做人的不忘本分。那些穿补丁衣服的干部、睡工棚的工人、啃窝头的科学家,硬是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撑了起来。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飞机通达四方,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是每当提起"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人们眼中还是会闪闪发光。 这道光,照过父辈的青春岁月,也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这才是毛泽东留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比任何金钱都更加珍贵,比任何物质都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