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胡琏到台湾后,一直想谋取“陆军总司令”,陈诚也出面支持,但蒋介石、蒋经国始终不松

胡琏到台湾后,一直想谋取“陆军总司令”,陈诚也出面支持,但蒋介石、蒋经国始终不松口,对他有戒心。

胡琏,1907年生在陕西华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没啥出路,1925年好不容易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算是迈进了军旅生涯的大门。北伐时他崭露头角,抗战时更是一战成名。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他带着部队死守阵地,硬是把日军挡在门外,被夸得像苏联名将崔可夫一样能打。到了1949年,金门战役又让他名气再上一层楼,守住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第一道防线,人称“金门王”。这履历,搁谁身上都是响当当的资本。 可到了台湾,胡琏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了。他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莽夫,心里有野心,也有点子。他觉得自己资历够老,战功够硬,台湾这点军队,他完全能管得过来。所以,他把目光瞄准了“陆军总司令”这个位子,想在这块新地盘上再干一番大事。

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胡琏跟着来了,手底下带着将近十万部队。当时台湾的兵力总共才四十万,他这十万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实力摆在那儿。可问题也在这儿,实力太强,反而让人睡不着觉。蒋介石刚到台湾,立足未稳,最怕的就是手下有人尾大不掉。胡琏呢,又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是“土木系”的骨干,陈诚的人马。这层关系,注定了他跟蒋氏父子的信任隔着一道坎。 胡琏自己也明白,台湾这地方小,军队是命根子,谁管军队谁就有话语权。他几次三番表态,想接手“陆军总司令”,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资格。可蒋介石不这么想,老头子精着呢,他得保证军队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绝不能让外人插一脚。 陈诚跟胡琏关系不一般。陈诚是“土木系”的老大,胡琏是他的得力干将,两人搭档多年,信任没得说。陈诚在台湾地位高,1950年当上了“行政院长”,算是国民党里的二号人物。他知道胡琏的本事,也觉得这人靠得住,所以愿意为他说话。

有一次,陈诚专门找蒋介石聊这事儿,说胡琏在金门干得漂亮,经验又足,让他管陆军肯定能稳住局面。可蒋介石听了只是笑笑,说考虑考虑。陈诚没放弃,后来又找机会提了几次,但每次都被蒋介石拿话搪塞过去。陈诚心里清楚,蒋介石这是不放心,可他还是想帮胡琏争取一把,毕竟这兄弟跟了自己这么多年。 蒋介石为啥对胡琏这么防着?说白了,就是权力的算计。胡琏手握重兵,又有陈诚撑腰,要是真当了“陆军总司令”,那“土木系”的势力就太大了。蒋介石老了,得为儿子蒋经国铺路,陈诚已经是蒋经国最大的对手,要是再加上个胡琏,蒋家的江山还稳得住吗? 蒋经国这边也一样。他接班后,对军队的控制抓得更紧。胡琏这号人物,战功多、资历深,又不完全听他使唤,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所以父子俩心照不宣,对胡琏的态度就是:用你,但不能给你太大实权。 再说,胡琏也不是没毛病。他性子直,有时候不太会看人脸色,这在政治场上可是大忌。蒋介石和蒋经国都喜欢听话的,胡琏这种有点“刺儿”的,他们宁可放一边晾着,也不愿放手让他管大事。 胡琏的努力和结局

胡琏没死心。他几次找机会跟蒋介石表忠心,说自己愿意为台湾出力,把军队管好。可蒋介石每次都打太极,说现在军队挺好,不用急着换人。胡琏碰了几次壁,心里多少有点凉,但面上还是得装没事人。 到了1965年,陈诚病逝,胡琏彻底没了靠山。没多久,他就接到调令,被派去南越当大使。这活儿听着体面,其实就是把他踢出了军队圈子。1972年,蒋经国给了他个“陆军一级上将”的头衔,听着挺高,可没实权,跟“陆军总司令”差了十万八千里。胡琏心里明白,这是蒋家给他的安慰奖,真正的信任,他这辈子是得不到了。 1977年,胡琏因心脏病去世,死的时候70岁。他临终有个愿望,希望魂归金门,最后遗体海葬在那片他守过的海域。回顾他这一生,打仗是把好手,可在台湾的权力场上,他终究没玩过蒋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