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一旦开战,美国将会在10天内就把500架军机部署到台湾?随着中美军事对抗再度加剧,台海危机已然成为既不容忽视又无法避免的突出问题,但中美都有理由不能让步,于是冲突爆发特别是小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无比之高,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有中美双方会围绕着台湾问题而展开大战的说法,不管是美国的专家学者还是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都这般认为。 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实际开展的兵棋推演和联合演练,都显示美国及其盟友对“维持台海现状”极为重视,台湾方面也密集展开各类实战演练,重点防范区域通信、交通遭到攻击,不断强化空防和近海侦测。 岛内军队几乎全年都处于高备战、快响应状态,而这意味着紧张气氛从未真正缓和下来。 美军这几年加大了在亚太尤其是在日本、菲律宾的兵力部署,每年都有大量美日、甚至美澳联合军演,公开秀出自己的航母、隐身战机和导弹防御系统,以此表达美国在关键时刻不会袖手旁观的态度。 这些军演也反映出台海早就超越地区矛盾,上升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于美国真能在极短时间投送庞大空中力量的说法,其困难远超大多数外界想象,即便美军运输能力很强,现实中也要面对中国大陆海、空、地面导弹等构建起来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体系,一旦实际打起来,美军部署的大部分兵力都还要穿越第一岛链。 在第一时间抵达台海上空或海域,不仅需要突破大陆全方位拦截,还要解决补给、后勤、通信等一大串问题,再加上制空权归属一旦变数太多,所谓短时间内实现“军事奇迹”,无论在美军模拟推演还是在专业分析中,都很难找到乐观支持。 美国对台军事援助不断加码,空防、反登陆、预警这些领域的支持确有提升,但是否真的有决心直接参战,实际上美国政府长期都在保持模糊态度,美方公开强调“防止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但又没有签署强制性的协防条约,实际只是在战略威慑层面不断游走。 美国历任政府表态看似强硬,做法却留下大面积机动空间,也是为了衡量自身风险和实际得失。 大陆这边则是多手并用,除了常规军机军舰的威慑巡航,海上“执法”、关键海域短时禁入、电子对抗等行动不断穿插实施。 舆论、心理、网络等非传统手段层出不穷,经济施压力度也在不断变化,目的就是要在不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压缩台湾和美方可操作空间,提前测试危机爆发时域外力量的真实干预意愿。 台积电等企业的地位无可撼动,半导体等高科技品类甚至关系到全球各大强国的供应链安全,一旦局势偶有失控,带来的影响不会只局限于两岸,航运、保险、证券、电信、汽车等各大领域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国际研究机构和政策圈普遍认同,一旦台海产生哪怕小规模军事摩擦,全球供应链很可能会出现难以修复的断点。 全球对台海维稳的本质诉求,是防范一场没有赢家的冲突,对美国来说,台海若爆发军事对抗,即使能够短时增援,后续补给与消耗风险极高,自身也要面临极大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压力。 对中国来说,哪怕具备全面应对能力,一旦走上硬碰硬之路,国内外压力以及经济反作用都不可小觑,更何况现代战争一旦升级为长期消耗战,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破坏极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