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人移民美国,睡完首富睡总统,靠男人拿到268亿,她凭啥? 有人骂她是"荡妇"、"捞女",讽刺她靠男人上位,但她用百亿身家和强大的人脉关系让这些非议烟消云散。 很多人想不通,邓文迪这个被舆论贴上“捞女”标签的女人,离开默多克后为什么没有凉凉?反而越活越像个能量核心。 1987年,广州,邓文迪认识了美国夫妇杰克·切瑞和他的太太。这对夫妇看中了她的聪明和渴望,决定资助她去美国留学。这个机会,是她人生撬动地球的第一个支点,成本几乎为零。 到了美国,她寄宿在切瑞夫妇家。不久后,切瑞的太太发现,自己引狼入室了。邓文迪和她丈夫杰克·切瑞之间,发生了不可描述的故事。最终结果是,切瑞夫妇离婚,邓文迪上位。 1990年,22岁的邓文迪和53岁的杰克·切瑞结婚。这段婚姻的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那张绿卡。 两年零七个月后,刚拿到绿卡不久,她就提出了离婚。整个过程,快、准、狠,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拿到美国身份,只是第一步。邓文迪很清楚,没有硬实力,身份只是一张废纸。她转身考进了耶鲁大学商学院,攻读MBA学位。这步棋,是为自己镀上了一层最值钱的“精英”金身。 毕业后,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她靠着这张通行证和流利的商业分析,成功搭上了默多克新闻集团的高管布鲁斯·丘吉尔。 她没有像普通人一样要个签名就完事,而是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航程里,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自我推销。 结果是,她还没下飞机,就拿到了新闻集团总部的实习offer。一张机票,换来了一张进入权力核心圈的门票。 关于她如何接近默多克,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红酒洒衬衫”。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她成功地从一大堆随行人员中脱颖而出,让这个传媒大亨记住了她。 她提供的价值,是默多克当时最需要的——一把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 她懂中国,也懂西方商业逻辑,这是默多克身边任何一个顾问都无法替代的。她成了默多克在亚洲业务上的“秘密武器”,这远比一个漂亮的花瓶有价值得多。 1999年,默多克与结婚31年的妻子安娜离婚。代价是创纪录的17亿美元分手费。仅仅17天后,他就迫不及待地与邓文迪举行了婚礼。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交易的味道。 据说,前妻安娜在离婚协议里埋下了一个狠招:邓文迪无权继承默多克的任何遗产,除非她能生下孩子。而当时的默多克因为前列腺癌,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几乎是把邓文迪的路给堵死了。 但邓文迪再次展现了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动用了默多克多年前的冷冻精子,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在2001年和2003年,为默多克生下了两个女儿。 这两个女儿的出生,是她在这场豪门博弈中最关键的一步棋。她们不仅是孩子,更是拥有继承权的“股权凭证”。邓文迪通过她们,把自己和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永久地绑定在了一起。 如果说生孩子是巩固“股权”,那么2011年英国议会那“一记猛掌”,就是她展示“战友”价值的巅峰时刻。当时新闻集团深陷“窃听门”丑闻,默多克在听证会上被一名抗议者袭击。 电光火石之间,坐在后面的邓文迪闪电般地跃起,一巴掌狠狠地扇了过去。这个动作被全球直播,她瞬间从一个备受争议的“第三者”,变成了彪悍的“护夫者”。 这一掌,为焦头烂额的默多克赢得了巨大的同情分,也让她在家族内部的地位空前巩固。默多克事后公开称她为“战友”。在那种顶级圈子里,“战友”这个词,比“爱人”分量重得多。 2013年,默多克突然提出离婚。导火索是媒体爆出邓文迪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绯闻。对公众来说,这是豪门梦碎。但对邓文迪来说,这更像是一场长达14年合作的最终“资产清算”。 她被“扫地出门”了吗?恰恰相反。她分到了纽约曼哈顿的顶层豪宅,还有北京故宫边上的一座四合院。这些只是零头。最核心的资产,是两个女儿名下的巨额信托基金。 这份基金,与新闻集团的股份挂钩,是一个永远在增值的“永续提款机”。只要默多克家族不倒,她和她的女儿就永远是这个帝国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离婚,让她把多年的无形贡献,一次性变现了。 离开默多克后,邓文迪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销声匿迹。她迅速转型为独立投资人,把到手的资本投向了Uber、Snapchat这些后来大获成功的科技公司。她的眼光,还是那么毒辣。 她的社交圈也变得更加恐怖。她和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是闺蜜,和俄罗斯寡头的女友一起度假,和普京传绯闻,还和比自己小20多岁的男模谈恋爱。 在这些关系里,她不再是需要仰望谁的“默多克夫人”,她自己就是中心。别人和她交往,图的是她本人所掌握的资源和人脉。 回头看,邓文迪的人生轨迹清晰得可怕。每一次选择,都像经过精密计算的商业决策。她把自己的婚姻、人脉、甚至生育,都当成了可以量化和交易的资产。 所以,她的人生,究竟是一部靠男人的攀附史,还是一本冷酷的商业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