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2岁康熙大婚,与皇后一起住3天后,孝庄赶紧提醒:第4日分房睡

康熙的婚礼被认为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盛大和奢华的皇家婚礼,堪称绝无仅有。那么,为什么说康熙的婚礼如此隆重、至高无上呢?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

首先,康熙的婚礼是皇家婚礼。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只有4位在成为皇帝后举行了婚礼。分别是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末代皇帝溥仪即位时清朝已灭,无法计入)。其中,只有这四位皇帝的婚礼规格才达到了最为隆重的皇家标准。

其次,在这四位皇帝中,顺治、同治、光绪的婚姻都发生在他们的“皇父”或太后控制朝政的背景下。而一旦皇帝结婚,他的亲政之日就会逐渐临近,这通常并不是权力中心所希望的。与此不同,康熙的婚礼则不同,孝庄太皇太后希望康熙尽早亲政,因此她在婚礼上做了很多安排,确保康熙能够迅速走上政治舞台。

再者,康熙时期的政治环境较为稳定,且朝廷条件相对成熟,这些是顺治、同治和光绪三位皇帝无法比拟的。此外,康熙对索尼家族的依赖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其他三位皇帝的婚姻中是看不到的。若康熙没有娶赫舍里氏,那么他将很难应对鳌拜的威胁,局势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从古代帝王的婚姻关系来看,婚姻与政治几乎是密不可分的。当康熙年仅12岁(实际上11岁)时,孝庄太皇太后便提出为他选定皇后,四位辅政大臣中的三位都为此事感到紧张。候选的女子包括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鳌拜的女儿瓜尔佳氏、以及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只有苏克萨哈家中没有合适的女子。

在这时,四位辅政大臣的政治立场各有不同:索尼精明老练,若不涉及其利益,他很少表态;鳌拜的权力过于强大,是康熙最大的威胁;遏必隆则时常摇摆不定,曾与鳌拜有过亲密关系;苏克萨哈则是康熙和孝庄的忠实支持者,但家中没有合适的婚姻人选,且未能与鳌拜抗衡。最终,孝庄决定让赫舍里氏成为皇后,利用索尼的支持来制衡鳌拜,遏必隆的女儿则被选为贵妃,以此争取遏必隆的支持。

康熙四年九月八日,婚礼如期举行,背景为天下太平。孝庄已经准备好了赫舍里氏的皇后宝册和印玺。婚礼仪式在康熙祭祖后开始,历时一整天,礼仪的安排从彩礼、婚礼、册封大典、祭祖仪式到宴会接待等,宗教和内务部门都忙得不可开交。婚礼从黎明到黄昏,康熙与赫舍里氏身心疲惫,终于进入洞房。

根据清宫规定,侍寝的嫔妃并无太多尊严。她们通常会被剥去衣物,由太监裹上被子送至龙床,待皇帝就寝后,嫔妃需从床的一端爬到另一端与皇帝同寝。而完成后,嫔妃会被立刻送回。这样的制度使得皇帝与嫔妃间的关系往往短暂且不稳定。但在皇后与皇帝婚后的特殊地位下,皇后不仅可享有尊严的侍寝,并且无需急着离开。尽管如此,康熙与赫舍里氏的婚后生活仍有些尴尬之处。

婚礼后的几天,康熙与赫舍里氏十分投缘,二人连睡三天。然而,孝庄太皇太后急切派太监提醒,规矩规定皇帝与皇后不得同寝超过三天。康熙虽有些无奈,但只得遵守这一传统。

赫舍里氏,即孝诚仁皇后,是康熙生命中第一位能真正理解和倾听他的女性。她给予康熙无私的爱,让这个从小失去母亲的皇帝重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遗憾的是,孝诚仁皇后在康熙身边只陪伴了九年,因产后血崩去世。为纪念这位皇后,康熙最终将她的儿子胤礽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