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880年,慈禧的屁股上长了疖疮,烦躁的很。太医们束手无策,毕竟谁敢摸太后的屁股

1880年,慈禧的屁股上长了疖疮,烦躁的很。太医们束手无策,毕竟谁敢摸太后的屁股啊。无奈之下,李莲英找来了一个民间郎中,谁料,郎中对准慈禧的屁股直接就是一下。

1880年前后,清朝的实际掌控者慈禧太后遇到了一个颇为尴尬的烦恼。她的臀部不知为何肿痛起来,连平常最安稳的坐下都变得异常难受,稍微压着点就疼得钻心。

这位置实在太特殊了,弄得慈禧本人也臊得慌,而专门给宫里主子看病的太医们更是犯了难。

虽说他们都瞧得出太后这多半是屁股上长了火疖子,可谁敢去仔细查看太后的那地方?更别提动手医治了。太医们个个束手无策,干着急没办法。

眼看主子一天比一天烦躁不安,伺候在慈禧身边最得信任的大太监李莲英心里头琢磨开了。

他看得明白,宫里头这些太医们不是没本事,而是太顾虑太后的身份,怕一个不小心冒犯了太后丢了脑袋。这条路算是堵死了。

李莲英脑子转得快,心想宫里头的人不成,宫外边或许能找到些有胆量又有能耐的医生。于是他悄悄派人到四处寻访民间名医,许下重金重赏,就盼着能找到个肯来一试的勇夫。

很快,还真有一位民间郎中通过门路被推荐到了李莲英面前。

这郎中看起来还算机灵,李莲英便把事情大概跟他讲了讲,特别强调无论看到什么,嘴巴都要闭紧,否则小命不保。郎中自然不敢怠慢,连忙点头答应。

进宫后,郎中也试图跟太医们打听太后的具体病情,可太医们说得含含糊糊、欲言又止。

等真正见到了慈禧本人,听完她的描述,再一观察她那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样子,郎中心里咯噔一下,彻底明白了——太后的麻烦出在屁股上,长了个挺大的火疖子。

这病的根由郎中心里有底,治法其实也简单,放掉脓血、再上点药就能见效。

难就难在这个病长的地方实在不是能随便碰的。

现在人都被带进宫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郎中思前想后,硬着头皮找到了李莲英,把自己的打算悄悄说了,还特意叮嘱说这个方法千万不能让太后预先知道,否则一害怕、一惊吓,气脉不顺,反会使病情加重更难收拾。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会儿尤其得稳住。

李莲英对太后的病情也焦虑得很,觉得郎中这主意虽然冒险,但确实是眼下唯一能行得通的办法了,当下就点头默许了。

接下来,郎中精心布置了一下。

他趁人不注意,在慈禧常坐的宝座厚厚的棉垫子底下,藏了一根非常细小的针,只把针尖朝上露出一点点,不趴近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布置妥当后,就等着慈禧像往常一样来坐了。

慈禧哪知道这垫子底下有“机关”,带着屁股上的肿痛照常往那软乎的垫子上一坐。

这一坐下去,针尖不偏不倚正好扎中了她那长疖子的地方!慈禧顿时“哎哟”一声,疼得勃然大怒,差点就要叫人把这郎中拖出去问罪。

郎中早已做好准备,立刻跪倒在地,赶紧告罪说:小人有治这病的奇药,专为太后准备着,现在就能用上,保准有效!

他立即拿出事先调制好的药膏,小心翼翼地在那个被针尖扎破、正在渗血的位置轻轻敷了上去。

说来也怪,敷上药后不久,慈禧就感到屁股那儿一股清凉劲儿散开,原先那股让她坐卧不宁的胀痛感竟然明显减轻了不少。再试着坐下时,果然没有那么难受了。

看到郎中这招确实起了效,慈禧的怒气稍稍平息。

李莲英趁机赶紧在旁边说好话,他劝慰道:太后您瞧,这郎中治病用的法子是有点与众不同,可他也是为了尽快治好您的病痛,顾不得那么多规矩了,这才大胆用了特别的手段。

您看,效果这不是挺好吗?俗话说得好,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慈禧想想也有道理,自己的屁股真没那么疼了,算是默许了郎中这“胆大包天”的举动。

其实慈禧屁股上的烦心事还不止这一件。

民间和后来一些记载都说她常年还有个“难言之隐”——痔疮。这毛病跟她的饮食习惯大有关系。慈禧嘴馋,特别是对油炸的食物爱得不行,什么油炸饽饽、各类煎炸的东西都是她的心头好,还特别爱吃味道重的菜肴。

这顿顿油腻厚重的吃法,再加上她平日里走到哪儿都有人抬着轿子,自己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自己个儿走路的时间少得可怜,身子骨活动太少,就导致她经常闹肚子不通气儿。

时间一长,这顽固的痔疮就找上门了。太医们明知道这病要管住嘴,可谁敢真去限制老太后爱吃啥?那不是自己找死吗?只能想方设法弄些清火的汤药帮她缓解一下,再不然就是开些润肠通便的方子,劝她少吃点上火的。可慈禧哪管这套,美味当前照样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