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喊话迷了眼,中国不是在谈水电,而是在亮出战略筹码! 当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印度政客连夜跳脚、美国媒体纷纷跟进“关切”,你就知道,这不是什么环保议题,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地缘施压测试。 先摆数据:雅鲁藏布江中国段只占总长度三成,却供水量超五成。换句话说,这条水脉的“源头阀门”就在我们手里。如今墨脱水电站正式开建,标志着中国在该流域的主导权,开始从理论走向现实。 可要命的是,这水电站不是传统的大坝型,而是“径流式”——几乎不蓄水,却能高效发电。这意味着印度想炒作“中方断流”并不成立,但又无法否认水源的控制逻辑正在变。 于是就有了印度方面的反应从“生命线被掐”到“影响其实有限”的180度大转弯——典型的试探失败后自我安慰。 真正坐不住的,其实是美国。
一边把“印太战略”挂嘴上,一边靠煽动水资源恐慌,把中国描绘成“亚洲的水霸”,这套操作熟得像当年在中东搞“石油安全”那一套。只是这次,他们高估了局势,低估了中方底牌。 中国的应对非常克制:没有大外宣,没有高调威胁,只是技术上做得滴水不漏——低干扰、高输出、零借口。这种“无懈可击”的工程实践,比任何一次外交声明都更具震慑。 别忘了,美国自己在科罗拉多河上修了多少水坝,从来没管墨西哥有没有喝上水。现在却高谈什么“国际影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对印度来说,更尴尬的现实是:几十年来他们在上游建了无数水坝,从未考虑过孟加拉的生存压力。如今轮到别人主导一次,就开始嚷“地缘不稳定”?只许你放火,不许我点灯? 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一座电站的发电量,而在于一种新态度的浮出水面:中国开始主动把生态、能源与地缘安全挂钩,而且是用工程的方式说话。 这是比“开口表态”更直接的布局。 当水资源成为全球下一轮竞争核心,谁掌握源头,谁就有发言权。而谁既能发电、又能稳邻,谁才是真正的规则制定者。
你觉得这次中国开建墨脱水电站,是战略防御,还是主动出击?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