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肾从阴血入手,治脾以阳气为根:升降补泻的真机
《景岳全书》:“治肾虚必须从阴血入手……治脾虚必须从阳气入手。”
意思是:肾虚需补阴血,忌用升提药;脾虚需补阳气,忌用滋腻药。治反则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一、救肾之本:敛降阴血以镇浮阳
治肾虚关键在补阴血、稳虚火。肾虚多因阴血不足,虚火无制而上窜,引发脸热、耳鸣、盗汗、脚心烫。不可用黄连、黄芩等苦寒药强降火,否则耗伤阴血、加重问题,需补阴血以引火归元。
经典方剂六味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补)填阴血,如给枯井加水;
泽泻、丹皮、茯苓(三泄)导虚热下行,似开沟排水。
全方无寒药,靠补阴平衡阳气,虚火自消,如天旱降雨灭火。
若肾阴亏、虚火浮时误用补中益气汤,升麻、柴胡会拔肾根,致虚阳上冲如脱缰野马;参芪温燥耗肾阴,似旱地添柴成燎原大火。
二、救脾之要:升举阳气以擎天柱
脾就像管粮仓的,功能差了多是阳气往下掉,好东西坏东西分不清。
《医宗必读》说“气主煦之”。脾阳如地底下的热气,能暖肚子中间,把好东西往上送、坏东西往下排。阳气弱了就像太阳落山,好东西沉下去,人就疲倦乏力,拉肚子、肛门坠、内脏下垂。
李东垣说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好东西在下面,就会拉整粒饭的稀)。
这时候用诃子止拉、熟地补力气,只会让气更堵、阳气掉得更厉害。得把阳气往上提才行。
补中益气汤就管:黄芪、人参补气,如旭日破阴霾;白术、甘草护脾,如厚土防塌;升麻、柴胡轻轻把气往上托,像风吹起掉的风筝。加陈皮顺气、当归补血助气。
若脾阳虚时,误用了滋腻药,比如六味地黄里面的熟地黄、山茱萸黏腻,会妨碍脾的运化,就像淤泥盖在船上,让它陷得更深(加重下陷);泽泻、茯苓利尿渗湿,会损伤阳气,好比挖开堤坝放水,气会随着津液一起流失! (加速阳气耗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