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皇帝为何不担心被御前侍卫刺杀? 御前侍卫们第一天宫里站岗的时候都忍不住唠嗑,你问

皇帝为何不担心被御前侍卫刺杀? 御前侍卫们第一天宫里站岗的时候都忍不住唠嗑,你问兄弟们都怎么进来的。 第一个答得最利落,说他是走正规流程进的,考了整整三轮。先是经义、四书五经,接着是弓马骑射,最后连策论都来了,写了个“论臣下之忠诚”,评卷官据说看哭了。当时他家老爹就是一镇指挥,熬了三年才把他送进第二轮。他进来之前一年,还特地去辽东跟亲戚学了半年骑术,回来硬是能空手翻身上马。 第二个撇嘴说:“你们家底还是厚,我爹不过是个省防御使,送我来之前连门路都摸不清,全靠我小叔给我找的练武师。”从小磨一身硬功夫,实战比书卷有用,他是这么说的。 到了第三个,他一听前面那两人说得玄乎,竟愣了:“这玩意儿还考试呢?我以为到了年纪就直接来了。”一问,原来他爹是新封的宜城伯,右军都督,说白了,勋贵子弟,家里一句话就把他送了进来。 正说着,他们转头问你:“你怎么来的?” 你只能苦着脸说:“被老爹打得没处去,只能来站岗了。” 众人一听,瞬间安静。有人眼睛一亮:“那你爹莫不是开国辅运宣诚推力武臣,世袭齐国公,上柱国,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大都督xxx?” 你点点头:“对喽。” 于是,从此他们都得叫你“哥”。 别看御前侍卫站在御前宫门口,人人腰间配刀,面带肃色,实则背后各有来头。但就是这一身刀,反倒是最不能乱用的东西。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刀不是拿来刺人的,是拿来护人的。更确切地说,是护一个人:皇上。 这就说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皇帝不怕御前侍卫这帮带刀的刺他? 首先是选拔标准,比状元还难。 你想要接近皇帝?做梦。 在清朝,能站到皇帝跟前的“御前侍卫”,可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大清的规矩死死卡住门槛:一开始,御前侍卫只从上三旗选拔。 上三旗是啥?是满洲八旗里最核心的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旗人里又分普通兵户和贵胄子弟,而皇帝挑人挑的就是后者。祖上不干净、家族有污点?直接pass。你家没人当过官、从没打过仗、祖宗三代都平头百姓?别想进宫门。 而且,这些侍卫不是成年才选,是小时候就开始盯。皇帝是怎么想的?很简单:想要人忠诚,得从小开始洗脑。孩子小时候心最软,灌什么信,长大就是那样的人。所以,很多御前侍卫是六七岁就被送去学习“忠君爱国”的三字经。长大后,连想反都不敢想,怕梦里都被祖宗打。 其次,忠诚不是靠说的,是制度钉死的。 别以为皇帝傻,拿人当亲信就能换来忠诚。清宫的侍卫系统,是全国最严密的内廷管理体系之一,层层设卡、处处设眼。 每个御前侍卫旁边都有个“耳朵”,不是他兄弟,而是个监督员。御前侍卫分“头班”“二班”“三班”,轮流执勤,不但互相盯着,身后还有“侍卫处”、“内务府”、“敬事房”一堆眼睛。你要是真有点小动作,别说伤到皇帝,光是动刀这一步你就先被拖出去砍了。 更狠的是,只要皇帝哪怕出了点小意外,值勤的全连坐。哪怕你只是在三丈之外,没来得及反应,也得跟着吃罪。所以大家在宫里是极度小心谨慎,一点闲话都不敢乱说。 这是玩命,也这是拿全家人的命换前途。你敢动皇帝一根毫毛,你妈你老婆你儿子都得埋你后头。 第三是忠诚之外,还有利益。 不要神化忠诚。人不是靠理想活着的,尤其是这种近侍兵卫。说到底,能进御前侍卫的,家世背景已经不错了。进来之后待遇更好:衣食无忧、俸禄丰厚、仕途通畅。 清代的侍卫有晋升路线。站久了岗,有机会进“侍卫处”,再往上爬,甚至能当上带兵的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带刀侍卫等。这些都是实职,是掌实权的。有的御前侍卫,后来成了提督、总兵,甚至入阁做了军机大臣。 你说这种情况下,谁会为了莫名其妙的“自由”去拼命?谁会放着一条好路不走,非得跑去自绝前程? 然后是一层又一层的隔离机制。 你以为御前侍卫能随便接触皇帝?想得美。 侍卫再忠诚,皇帝身边还有太监、内侍、近身侍卫等专门分类。值夜、传膳、守寝、随行,各有分工。就连刀,都不是你说带就能带进内宫的。按照宫中制度,除非是仪仗、典仪队列,日常执勤时,多数侍卫是不能进乾清宫、养心殿等“深宫区域”的。他们站的是通道、岗亭和外殿,真正皇帝身边的,只有寥寥数人。 你以为你是特工,其实你连门卫都还没考过。 最后,刺杀这件事,从未真正成功过。 你翻翻清史,从顺治到宣统,真正因刺杀而身亡的皇帝,没有一个。刺杀企图是有的,比如光绪年间,康有为等人设想过“废慈禧、清君侧”,但那些人根本接触不到皇帝,更别说御前侍卫了。 反而刺杀成功的,大多是在乱世,比如东汉、唐末、五代。到了清朝这等制度成熟、保卫系统铁桶一般的时期,刺杀皇帝,简直是送死的代名词。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6
用户10xxx56 2
2025-07-12 14:45
后期侍卫痩的跟猴子一样而且衣服破旧的。
你卖我买nnn
你卖我买nnn
2025-07-12 12:05
故宫里面有块牌子上还有一个箭头,你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