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上校: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新建立自己的家。而美国,将会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戴旭的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美国要敢动手,那谁都别想好过。 他之所以能得出这个结论,这就得从双方的战略底牌和现实处境说起。 戴旭的结论有几个支撑点:第一,中美都是核大国,都有二次打击能力,这意味着谁都不敢轻易玩“同归于尽”那一套。 第二,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已经形成“针尖对麦芒”的态势,美国在日本、韩国、菲律宾有大量军事基地,中国的火箭军和海军则构建了区域拒止体系。 第三,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高,2025年中美贸易额虽然下降,但依然超过6800亿美元,打起来全球供应链得崩一半。 可光说打击能力,戴旭提到的“东风快递”可不是开玩笑的,中国火箭军的东风-26导弹,射程超过4000公里,覆盖关岛和澳大利亚北部,这意味着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核心基地,都在打击范围内。 美国国防部最新报告也承认,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和反舰导弹,已经严重威胁其航母战斗群。 比如2025年6月,美军在菲律宾新增的“睡莲”基地,看似分散部署能提高生存能力,实则是被中国导弹逼得没办法——第一岛链内的基地已经不安全了。 经济方面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已经给双方上了一课。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最高到145%,中国反制到125%,结果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飙升,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但东盟、欧盟市场增长。 要是真打起来,全球金融市场得地震,美国智库CSIS模拟过,台海冲突可能导致美股蒸发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4%的GDP。 中国这边,东部沿海经济带虽然发达,但战略纵深大,战时可以向中西部转移产能,这是美国没有的优势。 而且我们要知道,想赢得战争的胜利,不是看谁的武器破坏力大,而是看谁的恢复能力更强。 我们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度全球第一,制造业占全球30%以上,而且稀土供应链占绝对主导地位。 2025年6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控制全球70%的稀土开采和90%的精炼产能,这意味着美国的高科技武器生产离不开中国。 反观美国,依赖全球供应链,特别是芯片制造,一旦东亚供应链中断,军工生产得停摆。 就像2025年波音公司因为中国暂停接收飞机,股价暴跌,这还是贸易摩擦的影响,真打仗后果更严重。 中国的优势还体现在战略定力上,戴旭说“中国最多向西转移重建”,这不是随便说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多年,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5年6月,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厦门钨业项目竣工,年产2万吨稀土永磁材料,这就是战时产能的保障。 而美国的盟友关系却越来越脆弱,2025年6月美日韩联合演习,日本只派了2架F-2战机,韩国也缩手缩脚,这说明美国的“印太战略”号召力在下降。 如果中美开战,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被削弱,其全球霸权必然动摇,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美元地位已经在下滑,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跌了11%,是尼克松时代以来最惨的,而且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正在逐步打破美元垄断。 美国要是在战争中失利,北约盟友可能重新评估关系,中东、拉美国家也会转向。 就像2025年6月绍伊古访朝,朝鲜增派6000人参与俄罗斯重建,这就是对美国战略压力的直接回应。 这场仗就算打到最后,拼的也是“后院稳不稳”,美国国内政治分裂,2025年特朗普和拜登的竞选闹得不可开交,经济衰退风险加剧。 中国这边,社会稳定,政策连续性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像2025年6月歼-20在东海上空拦截外军战机,展示的不仅是装备,更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协同能力。 美国虽然技术领先,但战线拉得太长,顾头顾不了尾。 戴旭的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战争没有赢家,但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 美国要是真敢动手,就得做好失去霸权的准备,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比什么都强。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新华社 【2】中国国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