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国近期在《变革中的中国:聚焦产能周期,延迟的转折点》报告中强调:光伏行业是整合潜力最小的行业之一。
高盛还强调,负面需求的前景对冲资本开支下行及产能去化带来的拐点向后移动,时间是半年至一年。
高盛强调,光伏产业利润料将较长时间停留在低位水平
高盛认为当前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五大行业是:暂时性缓解,并非周期拐点。
高盛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甚至纯粹到粗略。
其认为,过去一年,产能去化不足,价格下行趋势有所缓解,但并不是根本性逆转,俗称“修复”(光伏笔记注)。“今年的变化,整体对供应整合不利。”
高盛还说:
“光伏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在现金利润率为负值及资本支出计划持续下调之际,最接近供需不均衡的转折点。然而负面的需求前景表明,行业转折点不会很快到来,或者还需要半年甚至1年的时间。”
高盛此言简单说就是:因为太惨了,所以转折点越来越近,但供需仍不匹配,供给压缩还不给力,所以还需要等。究竟多久,半年还是一年,天晓得?
所以高盛所说的,资本开支计划下调,这个幅度有多少:
2025年一季度光伏行业资本支出下调幅度进一步加剧,在过去12个月和2025年、2026年资本支出计划下调45-52%。
资本支出下调,只是不意味着增产,而不是减产。所以,资本开支下调,很重要吗?国内的资本开支虽然下调,但是海外的资本开支还在风风火火啊!
最可怕的是,高盛说光伏产业是整合潜力最小的行业之一,具体原因如下:
成本曲线平坦,并且在周期中缺乏明确或有稳定的行业头部企业。并认为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已经重新洗牌且头部企业地位不明确。
这就。。。因为我们知道,行业整合目前是最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唯二方法之一。高盛直接说,光伏整合能力是不具备的。这不是彻底掀桌子了吗?
高盛对行业整合的难度判断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高盛可能忘记了光伏产业链较长,其中硅料整合的头部企业只有6家,且一体化大厂基本没有硅料产能。硅料的整合,效果相当于全行业进行了整合。此外,高盛可能没有理解决策层对非理性(NJS)竞争的厌恶,而低估了行动能力。
不过,高盛强调头部企业重新洗牌且头部企业地位仍不明确,的确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担忧,甚至有人危言道:前五大龙头会死掉若干家,行业才能好。
技术迭代、成本掌控、产业链长短、客户结构、品牌差异,决定了龙头企业的角逐仍有待时日,或许行业整合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