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离谱!”上海,一对新人婚宴入场时,现场大屏在播放完甜蜜视频后,突然跳出网络不 

“离谱!”上海,一对新人婚宴入场时,现场大屏在播放完甜蜜视频后,突然跳出网络不 雅图片,尴尬定格20多秒。全场600多宾客哗然,窃窃私语。新娘当场崩溃:“照片不是我,可大家都以为是我…”小两口怒告婚庆和司仪公司索赔5万精神损失并要求网上公开道歉。两公司互踢皮球,一个说“是对方DJ操作”,一个说“这个DJ是临时帮忙,不算我责任”,还称“图片非本人,影响不大”。经过审理,法院这样判决。   7月7日,据光明网报道,新人李明(新郎)与张莉(新娘)与“某婚庆公司签订《婚礼服务合同》,合同总价59000元,约定由婚庆公司统筹安排婚礼,服务团队包含司仪、DJ等人员。   婚礼前,婚庆公司又与某司仪公司)签订《司仪合作协议》,约定由司仪公司提供司仪服务。   婚礼当天,婚庆公司派驻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外场协调。司仪公司则派出三人,一名司仪负责主持,一名督导负责引场,一名DJ(技术操作员)负责播放音乐和视频。   婚礼进行至新人入场环节,现场大屏幕在播放完李明与张莉的相识相恋视频后,突然出现一幅来源不明的网络不 雅图片,持续时间长达20余秒。现场顿时出现宾客窃窃私语,秩序受到干扰。   新娘张莉深受打击,表示:“我无数次憧憬过自己的婚礼,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照片上的人我们根本不认识,但很多宾客第一反应都以为是我的照片。”   新郎李明也痛心地说:“从现场布置到视频剪辑,每一步我们都精心设计,加入了专属元素。这个突发事件彻底毁了我们的婚礼,在600位宾客面前,我们的婚礼变成了一个笑话。”   李明、张莉认为,婚礼作为人生重要仪式,承载着美好期待。婚庆团队的重大过错颠覆了婚礼的意义,侵犯了二人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协商不成,二人遂将婚庆公司与司仪公司共同诉至黄浦区人民法院,要求两公司在网络平台公开赔礼道歉,并共同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50000元。   这个案子关键在于婚庆服务提供者的违约是否以及如何“转化”成了对新人人格权的侵害?   对此,法院会怎么认定和判决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两家公司都强调图片是意外“恶意弹窗”、婚礼流程“基本”没断、图片非新人本人,未直接丑化。他们试图将事件框定在服务瑕疵或技术故障层面,属于合同履行不完美,最多退部分服务费,不构成侵权。   但法院并没有停留在服务合同层面,而是敏锐地抓住了婚礼的特殊属性。   婚礼绝非普通的聚会或商业活动。它是人生中极具标志性、承载着重大情感价值、家族荣誉和社会评价的人格仪式,具有人格意义。   法院认为,两公司的过失是直接的、可预见的。在婚礼最核心的“新人入场”环节,大屏作为全场视觉焦点,出现长达20秒的不 雅内容,其破坏力是毁灭性的。   一方面,将神圣、浪漫的仪式感瞬间拉低至尴尬甚至荒诞的境地。   另一方面,即使图片中人非新娘,但在那个特定情境,新娘即将入场/正在入场,特定载体系展示新人爱情故事的屏幕,宾客产生“这是否与新娘/新人有关”的联想和窃窃私语是极其自然且不可避免的。新娘陈述的“宾客以为是我”深刻反映了这种伤害的本质,个人形象与相关招聘被强行关联。   而且,现场600位亲友的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和可能的私下议论,构成了对新人尤其新娘严重精神创伤。   法院认定,两公司均存在过错,不是简单违约,而是侵害了新人人格尊严。   而《民法典》第186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庭审中,两家公司互相推诿,婚庆公司说“是司仪公司DJ干的”,司仪公司说“DJ是帮婚庆公司忙,且不该他干视频”。双方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   法院认为,婚庆公司作为总包方和合同相对方,负有确保整体流程顺畅、人员职责清晰、风险可控的最高责任。明知音乐与视频播放点物理隔离需专人负责,却未在自身团队或明确协调中解决此问题,最终同意/默许临时让DJ“帮忙”视频,是管理源头上的过失。   司仪公司作为专业服务提供者,明知自身DJ按协议只负责音乐,也清楚兼顾两项分离工作的巨大风险(操作复杂+距离远+需专注),却仍同意让DJ在无额外支持的情况下“帮忙”。这是具体执行层面的过失和风险接受。   两公司都承认是因为“人手不足”而临时口头安排。这种缺乏正式沟通、职责不清、无应急预案的“凑合”工作模式,是导致风险监控缺失的直接原因。双方对此混乱局面均有作用。   法院认定,婚庆公司与司仪公司系共同侵权。   最终,婚庆公司、司仪公司应各自以书面形式向李明、张莉赔礼道歉。婚庆公司、司仪公司共同向李明、张莉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12000元。   对此,大家怎么看?

评论列表

用户55xxx92
用户55xxx92 1
2025-07-09 06:38
花一大堆钱去感受所谓的仪式感,还不如拿这算钱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