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轻的一代,为何认为“日本全面侵华”是被迫的反击?看日本最新的初中历史课本,你可能就明白了。
说起日本年轻人对“日本全面侵华”的看法,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少日本中学生觉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不是日本主动挑衅,而是“被迫反击”。这种想法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跟他们手里的历史课本脱不了干系。日本最新的初中历史课本,比如东京书籍出版的《新编 新社会 历史》,在讲到卢沟桥事变时,用的是“日军遭到不明枪击”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好像日本是被动卷入战争的。这种叙述听起来就很“狡猾”,完全不像是在讲一个侵略者的故事。 日本历史教科书为啥会写得这么含糊?这得从日本的教育和历史争议说起。二战后,日本教科书由民间编写,但得经过文部科学省审定。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右翼团体,比如“日本历史教科书改革协会”,开始推历史修正主义。他们觉得,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不该被“妖魔化”,甚至要突出日本的“正义性”。结果呢,教科书就把卢沟桥事变写成了“日中两军发生武力冲突”,压根不提日军主动挑衅的事。这种“障眼法”让日本年轻人很难搞清楚,到底谁才是那场战争的始作俑者。
历史真相其实早就摆在那儿了。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搞夜间演习,突然说“遭到不明枪击”,然后就开打了。可问题是,这枪声到底谁开的,到现在都没查清楚。更关键的是,日军在事变前就把华北驻军从2000多人增加到5700多人,这摆明了是早有准备。日本史学界通过档案和证人回忆,早确认这是日军策划的挑衅。连日本高级特务今井武夫都说过,事变前东京就有“七夕夜要出大事”的传言,跟1931年柳条湖事件一个套路。可日本教科书呢?愣是把这些关键细节一笔带过。 日本中学历史课基本按教科书讲,学生听老师念“日军被迫反击”,自然就信了。时间一长,他们就觉得日本当年是被逼无奈,根本意识不到侵略的本质。跟中国和韩国比,他们对历史的敏感度差得不是一点半点。2001年和2005年,日本教科书因为淡化南京大屠杀和卢沟桥事变,引发中韩大规模抗议。到2025年,这问题还没解决,邻国的不满也越来越大。反观德国,人家通过教育正视历史,日本却还在“装糊涂”,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日本国内对历史的看法从来就没统一过。右翼和非右翼势力一直在较劲,教科书就是他们的战场。右翼团体通过审查制度,把侵略责任模糊化,甚至美化日本当年的行为。像Tsukurukai这样的组织,影响力还不小,他们的理念渗透进教科书,让日本年轻人离真相越来越远。德国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华沙下跪认错,日本却连承认侵略事实都扭扭捏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日本年轻人懵懂无知,也让日本在国际上挨了不少骂。 日本年轻人的历史观,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因为不了解真相,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为啥对历史问题这么敏感。中日之间因为历史问题吵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是个坎儿。要想改善关系,日本得先正视历史,承认侵略事实。可右翼团体的历史修正主义还在那儿搅和,日本年轻一代的认知跟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差得十万八千里。这种分歧不解决,中日关系想好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看看德国,再看看日本,差别太明显了。德国从小学就教孩子正视纳粹的罪行,历史课本写得清清楚楚,连总理都下跪谢罪。日本呢?教科书扭扭捏捏不说,连个正式道歉都磨磨唧唧。德国用教育让年轻人学会反思,日本却用模糊的历史叙述让学生稀里糊涂。这种教育差异,直接决定了两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影响了日本跟邻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