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急了?拿访华要挟中国放开稀土管制,想得美! 最近,欧洲那边传出消息,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本来计划7月访华,但现在突然放话,要求中国在30天内取消稀土出口限制,否则就不来了,虽然官方还没证实,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怀疑,欧盟这是急了? 稀土不是土,而是17种稀有金属的统称,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手机、电动车到战斗机、导弹,全都离不开它,中国是全球稀土的老大,供应了欧盟98%的需求。 去年,中国针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欧美旋即反应强烈,这是为何?因为他们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德国说要砸10亿欧元自己搞稀土供应链,但专家算了算,没个5-8年根本搞不定。 欧盟的"30天通牒"实际效果存疑,当前中国掌握谈判主动权,美国已在关税问题上让步,证明稀土等关键资源确实能制约西方。
中国不仅掌控稀土供应,且于缅甸和非洲拓展矿产布局,供应链不断强化,而欧盟内部立场分化:德国汽车业担心失去中国市场。
法国虽态度强硬但缺乏实际手段,这种情况下,欧盟的通牒更像是为挽回颜面,若真与中国对峙,欧洲企业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她这次访华,本来是想谈电动车、绿色能源合作,但现在拿稀土说事,反而暴露了欧盟的焦虑,中国对欧稀土出口去年只降了7%,真正受影响的是高端产品,这说明中国在产业升级,不再只是卖原材料,而是掌握高附加值环节。 欧盟想“去风险化”,但现实是,它既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也绕不开中国的市场,与其放狠话,不如想想怎么合作更实际。 欧美常言“减少对华依赖”,然而事实是,稀土并非轻易可被替代之物,中国把控着全球90%的加工产能,技术先进且成本低廉,欧盟即便斥资自建供应链,短期内亦难以运作。 这次欧盟拿访华要挟中国,其实挺搞笑的——中国又不缺这一个访问,但欧盟企业可等不起,德国车企、法国能源公司都在盯着中国市场,真闹僵了,损失最大的还是欧洲自己。 说到底,现在的游戏规则变了,中国不再只是卖资源,而是掌控整个产业链,欧盟要是真想谈合作,就该拿出诚意,而不是玩这种“最后通牒”的老套路,否则,再过几年,可能连讨价还价的资本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