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手段太毒辣了”这一评价,主要源于其极具侵略性的市场策略、营销创新与扩张模式,同时也隐含着对其潜在风险的审视。结合公开信息与行业观察,可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策略:低价碾压与快速扩张
“蜜雪出征,寸草不生”的行业现象
蜜雪冰城通过极致低价(如4元柠檬水、6元奶茶)和密集开店策略,挤压中小竞品生存空间。大量案例显示,其门店周边的小型茶饮店客流量骤减,部分商户月收入直接腰斩。这种“以规模换市场”的打法,被形容为“餐饮界的恐怖故事”。
全球扩张的资本杠杆
凭借2025年港股上市后的资本优势(市值超2000亿港元),蜜雪加速海外布局。例如悉尼单店月营收达数万澳元,通过本地化策略(如分餐式麻辣烫搭配茶饮)抢占国际市场,形成“低价+供应链+文化输出”的复合竞争力。
二、营销创新:流量收割与用户绑定
病毒式话题制造
如2025年7月发起的#蜜雪冰城的手段太毒辣了#话题,表面上自嘲“狠辣”,实则强化品牌记忆点。用户自发创作“雪王邪修大法”“用蜜雪做菜”等衍生内容,形成裂变传播。
生态化用户运营
积分体系:用户可通过消费积分兑换小零食(如奥利奥圣代跳跳糖),提升复购率;
IP周边渗透:雪王玩偶、联名商品覆盖生活场景,建立情感联结;
品类跨界试探:辣条、干脆面等新品话题,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三、争议与风险:食安问题与信任博弈
品控漏洞频发
2024年-2025年间,蜜雪冰城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如员工水池冲脚、隔夜水果复用、香港门店大肠杆菌超标等。截至2025年初,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案例超8488件,涉及异物、腹泻等问题。
反常的“用户包容度”
尽管问题频发,消费者仍表现出较高容忍度。例如湖北门店违规使用隔夜食材事件中,网友调侃“自己切的柠檬何止隔一夜”,甚至主动为其辩解。这种包容源于品牌长期积累的“亲民”形象,但也可能掩盖系统性风险。
四、核心矛盾:极致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平衡
蜜雪冰城的“毒辣”本质是低价、规模、流量三位一体的商业逻辑:-优势:供应链高度自控(原料自产化、物流免运费),支撑低价可持续性;
-隐患:万店规模下管理难度剧增,部分加盟商违规操作透支品牌信誉。
业内观点:其策略“若强化合规管理,可持续引领市场;反之可能玩脱”(用户@泡芙小颜总结)。
结语
蜜雪冰城的“毒辣”,是草根品牌逆袭的激进叙事,也是消费分层时代的生存法则。它以价格革命重构行业规则,用情感营销绑定大众基本盘,却在狂奔中留下品控阴影。未来能否延续神话,取决于“真诚”人设与“狠辣”手段的终极博弈——正如消费者所言:“爱它的大众化,恨它让人欲罢不能。
转自:赛博AI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