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小叶医探|曹颖自曝胃癌引关注 专家:做好这三点可降低风险

大皖新闻讯5月22日,“曹颖自曝患胃癌”的消息登上热搜,在唏嘘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胃癌的关注。23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院(筹)副院长、消化科主任医师王震华,其表示早期胃癌没有症状,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三点防范,如根除幽门螺旋杆、40岁以上进行胃癌筛查、避免腌制食品的摄入,可以降低胃癌风险。

早期胃癌无症状但治愈率极高

近两日,曹颖自曝患胃癌的经历,称之前,每年都做一次肠胃镜,有息肉、胃炎比较严重,后来,两年半未复查,再去查时,就已确诊患上了早期胃底腺癌,进行了手术。

那么,胃癌早期通常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曹颖提到的症状,如长期胃痛、消瘦,是否典型呢?王震华表示,其实早期胃癌通常是无症状的,但需要对癌前病变做随访,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往往是在内镜像随访过程中被发现的,因为没有特异性症状,和胃炎、消化不良的症状是一样的。

王震华指出,从临床经验看,胃癌高危人群包括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有家族史及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这类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

但是胃炎到胃癌转化,并不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变成癌的概率是1/1000。”王震华说,如果阻断可以从三处着手,分别是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及时发现早癌进行内镜下的治疗以及注重健康饮食、避免腌制食品的摄入。

在采访中,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早期胃癌的治愈率极高。“五年生存率在95%以上。”

尽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曹颖说“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是自己患胃癌的诱因,这些因素与胃癌的关联性有多大?在王震华看来,这些因素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未被根除,有胃癌家族史,胃癌癌前疾病比如胃溃疡、萎缩肠化这些客观因素。”

网络上流传“吃隔夜菜致癌”“外卖导致胃癌”等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王震华解释道,“外卖”取决于质量,无法绝对。“但吃隔夜菜确实增加致癌的风险,亚硝酸盐增加和吃腌制食品,增加胃癌概率是一样的。”

在胃癌防治方面,王震华认为当前公众也存在一些误区,“检查不够和过度检查。”王震华说,有些人从来不检查或等有症状了才检查,对幽门螺旋杆菌重视程度不够,不及时治疗。还有些人则是过度检查,半年就来检查一次,这加大了心理负担和治疗成本。“毕竟萎缩性胃炎伴有轻度肠化癌变率是非常低的,重度的则要定期检查。”

王震华称,普通人群想降低胃癌风险也是有方法。首先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其次,40岁以上进行人生第一次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后期随访计划,最后则要避免腌制食品的摄入。

大皖新闻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