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有救吗?毛囊生长的秘密:别让头发“离家出走”

嘉慧浏览趣事 2025-01-24 00:18:17

在我们身体的奇妙微观世界里,隐藏着一个成年后依然活力满满的 “生长小引擎”,它的生长模式如同胚胎发育般神奇,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吗?没错,就是毛囊!作为哺乳动物身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毛囊在整个成年阶段,始终遵循着模拟胚胎生长的循环规律,周而复始地进行再生活动,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生命时钟。

脱发谜题

“为啥动物的毛发长到一定程度就偃旗息鼓,人类的头发却像个不知疲倦的‘长跑选手’,不修剪就一直疯长?” 其实啊,这是个认知误区,人类头发并非没有尽头地生长。

毛囊的一生有着清晰的轨迹,分为生长期、退行期与休止期,并且有条不紊地周期性切换。

生长期通常持续 3 至 7 年,按照每日 0.27 至 0.4 毫米的正常 “生长步伐” 来算,即便取最乐观的上限,7 年乘以 365 天再乘以 0.4 毫米,得出的结果也就是 1022 毫米,差不多 1 米长。紧接着,毛囊步入为期 2 到 3 周的退行期,细胞生长的 “引擎” 熄火,随后进入休止期,此时头发与毛囊的连接就如同老化的绳索,愈发脆弱,脱落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网上偶尔看到头发长了几十年的奇人轶事,那真的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实际上,经过人类长期的基因 “雕琢”,动物界也不乏毛发超长待机的例子,就像绵羊,要是放养野外几年无人问津,再见面时,保准变成一个圆滚滚的 “毛球”,这类趣闻时不时就会登上新闻版面。

然而,比起头发能不能无限延长,大家内心真正的焦虑点恐怕是:“为啥我颜值扛打,头发却成了‘叛徒’,日渐稀疏?” 男生们如果惊觉额头的发际线如同涨潮般不断上移,头顶区域愈发稀薄,后脑勺却还 “植被茂密”;女生要是发现头顶的发缝日益加宽,仿佛一条悄悄扩张的 “河流”,那可得小心了,这大概率是脱发在悄悄 “敲门”。

脱发类型堪称 “家族庞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 AGA 雄激素性脱发,也常被称作脂溢性脱发。这雄秃可是个 “多面手”,和遗传基因、激素水平波动、生活环境变迁以及岁月衰老等诸多因素都脱不了干系。

别以为雄秃是男性的 “专利”,女性同样会受其困扰,只是比例相对较低,症状多表现为头顶区域像被一层薄纱笼罩,毛发弥漫性变薄,发质也变得纤细脆弱,失去往日光彩。

雄激素,堪称毛发生长舞台上的关键 “导演”,却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 “双重性格”。

在青春激昂的性成熟阶段,雄激素如同活力四射的信使,奔赴腋窝、耻骨、面部以及胸部等地,毛囊中的 DP 细胞(真皮细胞)宛如忠诚的 “助手”,在这场毛发发育大戏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雄激素与 DP 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一经结合,毛囊便如同被注入了生长激素,体积增大,毛发也茁壮成长,变得粗壮有力。

可随着时光流转,雄激素却突然 “变脸”。为何人类褪去周身毛发,独独留下头发、腋下以及私处的毛发呢?头顶那片 “毛丛”,在非洲大草原的烈日下曾是天然遮阳帽,其作用不言而喻;腋下和私处的毛发,则宛如隐秘的信号灯,昭告着性成熟的信息。

但岁月渐长,雄激素在头皮和前列腺区域却开启了 “破坏模式”。

雄性激素睾酮,在 5 阿尔法还原酶的催化下,摇身一变成为与雄激素受体结合更为紧密的二氢睾酮。

当二氢睾酮与受体 “相拥”,毛囊就像遭遇了寒冬,开始萎缩,毛发生长周期被无情缩短,毛发也变得纤细如丝。

男性前额和头顶部毛囊的 DP 细胞,仿佛是二氢睾酮的 “偏爱之地”,雄激素受体数量众多,5 阿尔法还原酶活性极高,这就解释了为何雄秃男性脱发部位总是惊人的相似。

脱发解药

既然知晓了脱发背后的生物学 “密码”,那有没有破解之道呢?答案是肯定的。

植发,为何它能成为脱发患者的 “救命稻草”?奥秘就在于移植的脑后毛囊,其 DP 细胞对雄激素具有天然的 “抵抗力”,就像穿上了一层防护甲,即便被移植到前额这片雄激素的 “战场”,也不会轻易遭受猛烈攻击,从而扎根生长,为头顶重新带来生机。

不过,植发虽好,却也有难言之隐,价格高昂不说,术后头皮容易发炎,整个过程就像一场艰难的 “战役”,患者要承受不少痛苦,所以防患于未然,趁早治疗脱发才是上策。

雄秃的遗传基因就像一颗隐藏的 “定时炸弹”,遗传因素占比颇高。

如果家中父亲步入中年便开始 “秃顶之路”,年轻帅气的小伙们可得长点心,提前做好人生规划,趁着头发还浓密,赶紧寻觅心仪对象。据双胞胎研究显示,男性雄秃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遗传率高达 80%,而且涉及多个基因,相当复杂。

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熬夜追剧、抽烟解闷、代谢紊乱、压力山大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像一群 “捣蛋鬼”,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在 DNA 上悄悄插入甲基化 “标签”,进而干扰基因的正常表达,不仅引发脱发,还会让头皮油脂分泌失控,打乱毛发生长的正常节奏。

面对雄秃难题,医学科研人员一直在 “披荆斩棘”,寻找解决方案。

既然雄激素在 5 阿尔法还原酶作用下生成的二氢睾酮是 “罪魁祸首”,那抑制这个 “元凶” 不就行了?没错,当我们用调节激素代谢的药物,确实会让人长头发,不过这需要去医院,让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处方开药。用药前务必谨慎了解风险,不可以自行乱吃药。

展望未来,脑洞大开一下,说不定几百年后人类真的会进化成 “无毛族”。

就像《黑客帝国》里从营养液中苏醒的男主 Neo,全身光溜溜,一根毛发都没有。动物的每一根毛发都肩负着保暖、防蚊、求偶等使命,而人类随着文明的演进,衣物成了保暖的 “铠甲”,蚊香和空调成了驱蚊、控温的 “神器”,毛发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身份年龄可查,毛发彰显性成熟的功能也成了 “过去式”;现代审美潮流偏向幼态化,脱毛生意火爆异常;头发虽说曾经是遮阳的 “利器”,如今更多是彰显个性的 “名片”,不同发型塑造不同性格。

况且在脑力劳动占据主导的当下,没头发有时反倒成了智慧、地位的象征,看看猩猩首领,秃顶丝毫不影响它的权威,反而是权力的勋章。

无毛或许就是文明发展的终极归宿,那时家家户户的梳妆台上可能摆满了五彩斑斓的假发,就像如今我们挑选日常衣物一样稀松平常。

不过,这一场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大概率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当下最要紧的,还是精心呵护头顶这片 “最后的倔强”,让脱发的烦恼离我们远去。

文本来源@鹿哥Gustav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384
评论列表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