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的有限性,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对自己赶鸭子上架,不对自己求全责备,不以全能人才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以古
空船理论,出于《庄子》,我们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奉为处世之道。在《庄子•山木》中有一则故事,其中市南宜僚与鲁侯
我们怎样才能从古经典中吸收精华?如果只是停留在感官层面,即用眼看书,那就会流于喜好寻章摘句的浅薄,丝毫也谈不上吸收精华;
在《庄子•秋水》这一篇中,有太多干货,那些金句值得我们读者用心体会。想要修心养性,前提是要闻道,闻道即“得意而忘言”,悟
一个人如果在重大抉择面前不能遵循自己的本心,就是已经在无意识中背叛了自己,但是当醒悟时就只能哑巴吃黄连了。背叛了自己的本
什么是静?坐在角落里一动不动就是静?眼睛闭着,像是僵尸一样躺在床上就是静?这只能算是形静,不一定是神静,就是身体没有动而
最近重新读《庄子》,有一种感觉就是庄子的思想境界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就像地离天那么远,遥不可及。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那种
什么是道家推崇的道德?其实就是保持真性,保持你本来的、与生俱来的样子。在《庄子•骈拇》中就讲到“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人多半希望自己很有智慧,无论是醉心于读纸质书籍,还是沉迷于网上的碎片化阅读,都是想提升认知,成为一个智者。但在《庄子•大
一说到德,很多人大概就会习惯性想到儒家说的仁义道德,但在《德充符》这一章节中,对于德是什么,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第一
也许有很多人对庄子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庄子的思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觉得庄子过于注重追求逍遥自在的神仙境界,显得不接地气
什么是自在?当然是不受束缚。在《庄子•养生主》中就有一段文字告诉世人一个至理,那就是宁做水泽中的野鸡,为了一口食走上十步
一个喜欢庄子的人,就不可能不认同他的《齐物论》。尽管我们不可能绝对做到像南郭綦那样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达到“吾丧我”的境
近日重读《庄子•齐物论》,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读《庄子》,是想重塑自己,是想让庄子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那么《齐物论》就是
凡是读过《庄子•逍遥游》的人,大概率会产生一种情结,那就是对逍遥自在这种最高境界的向往。但是庄子已经明确指出,人只有无所
道家经典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喻,那就是当你内心浮躁不安时,只要你拿起《庄子》看上几页,你就像是被神佛施
在文子的《通玄真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 意思是:人大怒就
作为一个对道家思想推崇备至的人,当然懂得什么是顺其自然。因此也懂得在待人处世方面,尽量不去违逆他人的意愿,不把自己的主观
话说石头苦求僧道将他带到红尘享受荣华富贵,僧道知道石头此时已经是凡心炽热,跟他讲再多的道理都是油盐不进,还不如顺其自然,
看了《红楼梦》第一回第一小节内容,我们不难明白《石头记》具有通灵、玄幻小说的性质,但这只是作者限于时代背景不得已而采用的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