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喻,那就是当你内心浮躁不安时,只要你拿起《庄子》看上几页,你就像是被神佛施了法一样安静下来了。这也是我对《庄子》看不厌的原因。近日又看《庄子》这部经典,但已经不再执着于只是寻章摘句了。
看道家经典如果只是为了寻章摘句、敷衍成文,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品味高雅,那就肤浅了,也是流于形式。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尤其是人到中年,精气神存在不足,所以毫无价值的事能不做就不做,就如说看什么书,如果不能让自己从中获得能量,不能安抚心灵,不能受到启发,那就是纯粹在浪费时间与精力。
看道家经典《庄子》能让我们获得能量是真实不虚的,但前提是真正悟到了精髓。走马观花般地看,那肯定没用,看了后不思考,也没有用,思考时启动二元对立思维,也会让自己进入新的认知盲区。比如说,以今人的视角全盘否定古人,或者是因为对现今社会失望透顶,完全忽略了古代与现代的千差万别,一味尊古卑今,继而愤世嫉俗,这就难免走入误区,又等于是给自己套上另一种枷锁。
我们看《庄子》,学庄子,就要先有辩证思维,用辩证思维指导我们阅读《庄子》,才能真正吸收能量,才能把古人智慧为我所用。
如《庄子•逍遥游》这一篇中讲到宋荣子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意思是说宋荣子是这样的人,即“全社会都夸赞他,他也不会受到激励;全社会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沮丧。”
宋荣子这样的境界,固然是很高了,问题是,我们现代人能做到吗?连古代也出不了几个宋荣子,又遑论容易受外境影响、左右的现代人了。
我们现代人在盛誉中容易迷失自我,得意忘形,只要有一群人吹棒夸赞自己,就会飘到九霄云外,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一旦受到一群人的言语围攻,贬损,就会崩溃到想要跳楼,那岂只是沮丧。因为这两个极端,不知有多少人在名声大噪后又因为狂妄自大而阴沟里翻船,又有多少人在遭受打压、排挤、贬损后选择了轻生。这就是经典中古人的境界与现代人的境界存在的云泥之别。
《逍遥游》最后一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更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庄子认为“无所待”才能逍遥,那么试问现今社会谁能做到“无所待”?既然不存在“无所待”,那么现代人谈逍遥自在,就是伪命题。
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定庄子思想,我们依然要承认庄子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毕竟我们只要朝一种境界去修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我们心灵上的负累,即便是达不到完全无所待,达不到纯粹的逍遥自在,也不至于一直活在自己筑建的牢笼中。
这就是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阅读道家经典《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