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庄子•齐物论》,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读《庄子》,是想重塑自己,是想让庄子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那么《齐物论》就是必须细读细品的,尤其是里面有一句“吾丧我”,我又是否能真正做到“吾丧我”?
今天,我发现自己其实很难做到“吾丧我”。
人是很容易陷于一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怪圈的。我们容易受意识的裹挟,继而陷于一种自虐模式。比如说,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认可、赞美时,我们的潜意识也会随即认可了自己,于是不由自主产生喜悦;反过来,如果我们听到别人的批判、贬损时,我们的潜意识就会产生抵触、厌恶,我们的情绪就会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影响,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别人所说的那么糟糕、卑劣,这时,我们是沮丧的,可能是愤愤不平的。
这一切,都是“小我”的存在,也是假我的存在,我的意念被外界信息左右,控制,因此真我无法出现,只有假我在翻来覆去地折腾自己,使自己坐立不安、胡思乱想。我的意识在操控我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而我的意识就是那个“假我”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杂念。
如果我是聋子、瞎子,根本就听不到、看不到别人说好说歹,那我的内心还会受外界影响吗?只有当我的内心毫无波澜,没有悲哀喜乐,这时的我才是真正如槁木死灰,也就是“吾丧我”。
如果自己根本就不必做聋子、瞎子就能做到不为外界种种评判干扰内心,面对外界纷纷扰扰,自己依然能像泥雕木塑不为所动,那才是做到“吾丧我”。
但这得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的内心足够清明,毫无成见。
再打一个比方,一个人本来好久没有照镜子,突然间心血来潮,拿一个镜子照自己,突然间发现自己断崖式衰老,这时,这个人会在本能中对自己开启评判模式,然后对自己贴上各种不好的标签,然后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嫌弃,最后就是想死的心都有。这就是在拿世俗成见衡量自己的外观容貌,继而无法保持淡定,内心翻江倒海,这时,这个人还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吾丧我”吗?
成见可能来源于世俗之人的评判,可能是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自己心中有成见在作祟,就不可能做到“吾丧我”。
做不到“吾丧我”,就只能一生困在俗尘中。心若一直困在俗尘中,又岂能获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