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美欧关系

2016年美国1美元抛售的塞尔维亚钢厂,武契奇却央求我国4600万欧元买下,没想

2016年美国1美元抛售的塞尔维亚钢厂,武契奇却央求我国4600万欧元买下,没想

2016年美国1美元抛售的塞尔维亚钢厂,武契奇却央求我国4600万欧元买下,没想到我国买下后反竟然赚翻了!德扬·东契奇永远记得那些黎明时分的日子。这位斯梅代雷沃钢厂老员工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远眺厂里的烟囱是否冒烟。烟囱若冒烟,意味着当天有工作,他和家人便能有口饭吃;若无烟,便只能在焦虑中度过一天。这就是这家曾被誉为"塞尔维亚骄傲"的百年钢厂在2012年后的日常写照。追溯这座钢厂的历史,斯梅代雷沃钢厂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是塞尔维亚唯一的国有钢铁厂,也是这座十五世纪中叶曾作为塞尔维亚首都的城市的经济命脉。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钢厂命运急转直下。2003年,它被卖给美国钢企,但经营状况并未好转,亏损持续加剧。2012年,美国投资者最终选择了撤资,留下一座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的工厂和5000多名忧心忡忡的工人。"当时斯梅代雷沃钢厂每年亏损上亿美元,塞尔维亚政府每年都要从税收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来填补这个厂的亏损。"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回忆道。对于人口不到千万的塞尔维亚来说,这座钢厂关系到太多人的生计,政府无法放弃,只能勉强维持。与此同时,仅160公里之外的博尔市,另一处工业遗产也在经历着类似的命运。博尔铜矿曾是欧洲第一大铜矿,被誉为"欧洲明珠",鼎盛时期员工达2万多人。但在经历了南斯拉夫解体、科索沃战争的重创后,博尔铜矿也陷入困境。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这座铜矿成为北约重点轰炸目标。战后,西方国家对塞尔维亚实施制裁,受损设备及零配件难以进口,加之对外市场受阻,资金匮乏,铜矿陷入衰退。为摆脱困境,塞尔维亚将博尔铜矿出售给德法等外资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只对易于开采的高品位矿区感兴趣。待高品位铜矿开采殆尽后,这些西方企业于2010年将矿山"退还"给了塞尔维亚政府,留下一堆烂摊子。就在这两座工业支柱同时面临生死危机之际,2015年,转机出现了。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了政府间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塞尔维亚时任总理武契奇向中方表达了诚挚请求:希望中国河钢集团能接手这座岌岌可危的钢厂。"当河钢完成对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收购,这个厂里的五千多人脸上又开始有了笑容。"作为斯梅代雷沃钢厂中最早迎接河钢代表的塞方高管之一,杜达·兰科维奇至今仍清晰记得2015年冬天第一次与河钢代表见面的情景。一年后,中方运营团队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座百年老厂的命运。河钢接手后的第一步并非立即改革,而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我们接手钢厂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员工当中去进行交流,系统了解钢厂的真实情况和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情况、财政状况、物流体系、员工诉求、环保政策等各个方面。"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解释道。这一做法与之前的美国管理者形成鲜明对比。杜达回忆说:"美国老板来了之后平日里和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会走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交谈,不会去了解我们的诉求。但是中国的管理者会走到我们中间,与我们打成一片,给我们修学校,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深入调研,中方团队发现斯梅代雷沃钢厂虽然设备老旧,甚至还使用七十年代的设备,但生产的产品质量却相当不错。主要问题在于成本管控过于粗放。凭借中国钢铁企业精细化管控成本的优势,河钢团队很快找到了突破口。一个典型案例是废物循环利用。中方团队发现钢厂在生产中产生的除尘灰和污泥等废料含锌较高,美方曾花费上千万美元兴建废物池进行填埋处理,既不环保又增加了环保费用。面对即将填满的废物池,中方团队通过分析每种废料的化学成分,提出将其再用于钢铁冶炼的方案。最初,这一打破固有思维的方案遭到塞方员工反对。但中方没有强制推行,而是采取试运行方式,派技术人员实时监测钢铁质量数据。当塞方员工看到新工艺既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又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创新。这种"中国智慧"的落地开花带来了显著成效。在河钢接手仅数月后,钢厂月产量从原来6万吨提高到12.9万吨,2016年底便实现扭亏为盈,结束了连续7年的亏损。2017年,河钢塞钢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2018-2021年连续四年更是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这一成功模式很快在塞尔维亚复制。2018年12月,中国紫金矿业集团出资3.5亿美元收购博尔铜矿63%的股份,并承担2亿美元债务。接手半年后同样实现扭亏为盈。2019年,紫金又相继收购了丘卡卢·佩吉铜金矿的上下部矿带。2022年,两处铜矿合计产铜22万吨、金8吨,超过斯梅戴雷沃钢铁厂,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使塞尔维亚晋升为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下瑞典就懂了,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吊打美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下瑞典就懂了,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吊打美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下瑞典就懂了,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吊打美国,靠卖军火躺着数钱,街上安全得能让孩子随便撒欢。三十年前的瑞典,那可是妥妥的人生赢家。祖上靠军火生意发家,诺贝尔当年鼓捣炸药的手艺没白费,博福斯公司把枪炮卖到全球,中立国身份两边通吃,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瑞典人日子过得滋润,高福利养着,大街上连小偷都少见,孩子放学自己溜达回家根本不用家长操心。可谁能想到,好好的一手牌愣是被“圣母心”给打烂了。2015年叙利亚难民危机爆发,瑞典一拍胸脯:“我们有的是地方,来!”一下子涌进来十六七万难民,人均接收量比美国还多三十多倍。更绝的是瑞典还给难民们开了“超级VIP待遇”——无限居留权、每月几千块补贴,生孩子还有额外津贴,比本地人福利都好。刚开始大家还挺感动,觉得这才是文明国家该有的样子。结果没几年,麻烦就来了。难民里混进不少不安分的主儿,帮派火拼三天两头上演。斯德哥尔摩的街头,白天都能听见枪响,晚上更是没人敢出门。经济上就更惨了,为了安置难民,瑞典又是租豪华游艇当临时住所,又是建难民中心,每年砸进去的钱相当于财政预算的4%。高福利本来靠高税收撑着,可难民大多没工作,光吃福利不缴税,本地人负担越来越重。更何况很多难民根本不打算融入瑞典社会,扎堆住在自己的社区,连瑞典语都不学,文化冲突越来越严重。而最让人无语的是瑞典政府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是死活不承认。一边收紧移民政策,一边还嘴硬说“多元文化是瑞典的骄傲”。结果呢?极右翼政党支持率暴涨,社会撕裂得比战场上的战壕还深。现在的瑞典,军火生意倒是还在做,但钱都砸在治安和福利窟窿里,当年的富裕劲儿早就没了。好好一个发达国家,愣是让“圣母心”给折腾成了欧洲的“问题儿童”。这事儿要是拍成电影,片名我都想好了,就叫《作茧自缚:瑞典的堕落》。来源:上观新闻
刚呼吁“共同应对中国”的欧盟,看到中美联合声明傻眼了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发文

刚呼吁“共同应对中国”的欧盟,看到中美联合声明傻眼了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发文

刚呼吁“共同应对中国”的欧盟,看到中美联合声明傻眼了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发文称,中美联合声明让欧盟感到十分意外和荒谬,因为就在上周,欧盟还在试图用对抗中国的方式讨好美国,当时欧盟许诺与美国共同对付中国所谓“产能过剩”。但转头欧盟就被美国排除在外了,这说明欧盟根本不是美国的优先选项。其实欧盟更应该感到心寒的是,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特朗普立即就炮轰欧盟对美国“非常不公”,施压欧盟做出“重大让步”。欧盟也应该意识到,一味地打中国牌并不能讨特朗普欢心,只会损害欧盟自身利益。

美国商人打来电话,“赶紧发货,但是价格要优惠三成。”中国商人惊呆了,“凭什么?”

美国商人打来电话,“赶紧发货,但是价格要优惠三成。”中国商人惊呆了,“凭什么?”美国商人说出理由,“你的货已经积压一个多月了,而且还有10%的关税。”中国商人有些无语,“你这是趁火打劫啊?”美国商人笑了笑,“在商言商嘛,何况现在我给你订单,是我在帮助你。”中国商人笑了笑,“如果是这样,你的货估计要一个月以后才发了。”美国商人一愣,“怎么要那么久?”中国商人老实回答,“因为最近接了欧洲的单。”美国商人一呆,“这样吧,价格你给我优惠一成,然后赶紧给我发货。”中国商人想了想,说道,“我把单往前赶一赶,但你的货最快也要半个月。”美国商人急了,“按原价,行吧,赶紧给我发货。”中国商人说,“我可以按时给你发货,但我们工人得加班……”,美国商人咬咬牙,“加班费我掏!”中国商人同意了,挂掉与美国商人的电话,然后给生产副总打电话,“明天让第9组机器人也上流水线吧。”
特朗普深夜放狠话:欧盟比中国更恶劣!美欧贸易战再升级,全球经济大地震?北

特朗普深夜放狠话:欧盟比中国更恶劣!美欧贸易战再升级,全球经济大地震?北

这一言论瞬间点燃国际舆论,让本已剑拔弩张的美欧关系雪上加霜。特朗普的"炮火"并非空穴来风。自2025年3月以来,美国对欧盟钢铁、铝制品加征25%关税,欧盟则迅速反击,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启动反制清单。更戏剧性的是,...
特朗普对欧盟摊牌了,美欧关税战一触即发,中国也要引以为戒

特朗普对欧盟摊牌了,美欧关税战一触即发,中国也要引以为戒

冯德莱恩的“拒访宣言”与战略东移,标志着美欧关系从“跨大西洋同盟”向“制度性对手”的质变。尽管特朗普对欧盟表现出来的态度很强硬,但欧盟也似乎有与美国“决一死战”的姿态。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中国暂时与美国达成了...
“印巴冲突”后印度老实了法国老实了欧洲老实了美国老实了菲律宾老实了日

“印巴冲突”后印度老实了法国老实了欧洲老实了美国老实了菲律宾老实了日

“印巴冲突”后印度老实了法国老实了欧洲老实了美国老实了菲律宾老实了日本老实了韩国老实了澳大利亚老实了加拿大老实了我只是“低调”你们却以为我没“实力”索性让你们看看!
硬刚美国力挺中国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巴铁,为何是这个欧洲小国

硬刚美国力挺中国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巴铁,为何是这个欧洲小国

硬刚美国力挺中国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巴铁,为何是这个欧洲小国不是俄罗斯也不是巴铁却力挺中国!这个欧洲小国为何敢打脸小特朗普,硬刚美国?特朗普长子最近在欧洲四处演讲,4月25日还在匈牙利的一场商业论坛上鼓吹“中国威胁论”,没想到事后很快就遭到了匈牙利经济部长的打脸。该部长直接用数据替中国说话,反驳美国才是威胁。并且与中国的投资相比,美国在匈牙利的投资不仅很少而且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事实上中国目前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76亿美元,不仅是美国的近10倍,而且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直接带动匈牙利汽车出口额突破120亿欧元。这种不带任何政治压力的实质性利益,要远超于美国不断强化的意识形态绑架。要知道中国的投资直接拉动了匈牙利制造业产值5.2%的年均增长,而美国承诺的清洁能源基金却依然停留在纸面上。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对于匈牙利这个位于东欧中部先天优势不足的国家来说就很明显。况且他们并没有因为与中国的合作而失去什么外交政治的自主权,只要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就能借助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占据欧洲电动车市场27%的份额,甚至成为欧洲汽车产业链的重要枢纽,谁见了不心动呢。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匈牙利一直以来就保持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以及其对于和中国建立友好贸易关系判断。匈牙利更是欧洲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在国家战略上直接推行向东开放的政策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如今在一带一路合作和中欧班列的带动下,布达佩斯已经开始被打造为中国商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而匈牙利借助这一商贸物流节点的地位,可以将大量的商品中转覆盖到占欧洲约60%人口的庞大市场。再加上中国对匈塞铁路的建设,使得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的货运线路能够更加深入到东南欧和巴尔干半岛。更重要的是匈牙利既然是诚心合作,中国也不会只让其做一个中转枢纽,而是真正的通过合作带动起发展。中国的光伏项目直接助力匈牙利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投资的各类项目也累计为匈牙利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并且还带动了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中国在电动汽车、5G等领域的领先技术,更是直接推动匈牙利的产业升级。相比之下美方既没法提供可以替代中国的产业链,也无力填补欧洲能源转型的资金缺口。更无法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只是一味的在对华脱钩的言论之下,要求匈牙利也被绑架着跟进,最终必然会让匈牙利打脸。事实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及其政府,一直坚持务实外交拒绝被欧盟或美国绑架,其之前更是在各种正式场合替中国仗义执言。更别说如今小特朗普啥也不是还对中国指手画脚,在理性的匈牙利政府看来就真的是不知好歹。看了匈牙利打脸美国力挺中国,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为什么和中国吵得最厉害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说白了,就是害怕自己变成咱们嘴边的肥肉。

为什么和中国吵得最厉害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说白了,就是害怕自己变成咱们嘴边的肥肉。

为什么和中国吵得最厉害的国家是澳大利亚?说白了,就是害怕自己变成咱们嘴边的肥肉。俄罗斯盯着欧洲下手,美国对着中国发狠,而中国如果想更强大,资源丰富的国家就是必争之地,而澳大利亚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块。澳大利亚这块地真不是一般的宝地,东边牧场连成片,西边矿山能挖好几十年,铁矿石、煤炭、天然气全都有这些资源格外让中国看重。为啥?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工厂、钢厂、基建,全离不开澳大利亚的矿石,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天生的资源优势,加上地理位置又直接跟中国对接,谁都眼红。可有一点差别在于,澳大利亚人口少,军队更没多少人,国家虽大,实力却偏单薄,说难听点,有时候好东西太多但握不紧,就像端着一桌好菜,对外谁都想抢一口。不光是中国,任何大国看到澳大利亚都馋得很,只不过中国跟他资源联系最深。而且现在中美贸易战越来越激烈,全球都在重新洗牌,澳大利亚刚好夹在中间,前几年美国撒手不管,大把机会砸到澳大利亚身上,他们能趁机多赚点稀土的钱,也能拿美澳同盟做靠山,打心理算盘挺精明。但问题也大:矿石80%都卖给中国,这种单边依赖,一旦中国开口“限购”,澳洲日子立马不好过。实际上我们对澳大利亚的需求很明确——资源要稳定供应,价格也别乱来。可澳大利亚看见中国在南海越走越远,担心中国下一个就盯上他们资源,所以一直主动抱美国大腿,投身AUKUS之类的军事合作,想靠外力给自己抬抬身价。但这种策略的本质就是害怕,害怕中国这张“需求大户”的牌打出来让他们没活路。澳大利亚嘴上说想和中国发展生意,背地里又跟美国眉来眼去,推进军事合作,对中国在南海、太平洋的影响力处处设槛。这种两面讨好的做法,自己其实也很清楚有风险,正因为澳洲块头大、资源多,却缺乏能守住这些资源的实力,他们才总是提防着谁会来“咬一口”。说句实话,现在稀土、铁矿、煤炭这些只要中国有新动作,澳大利亚立刻紧张,再加上中国开始加强自己在高新技术和能源上的突破,慢慢减少对澳的高度依赖,对澳洲来说真是如芒在背。他们既想赚钱,又怕被卡脖子,还不想丢了美国的“庇护”,所以才总是在中国面前显得既黏又怕。其实,中国要的是平等合作、稳定供应,不是要去“吃掉”谁,只是澳大利亚自己心虚,总觉得资源多就是烫手山芋,最后顾得了眼前,未必保得住未来。
美国斗的其实不是大鹅,而是东大,但意外的是,我们斗的却不是美国。目前来看,伊朗已

美国斗的其实不是大鹅,而是东大,但意外的是,我们斗的却不是美国。目前来看,伊朗已

美国斗的其实不是大鹅,而是东大,但意外的是,我们斗的却不是美国。目前来看,伊朗已不入流,俄罗斯也不是棋手,只剩中美两位棋手在博弈。东大要真加入制裁俄罗斯的队列,俄罗斯只会瞬间完蛋。所以说对立的一直都只有中美。中国这一手,表面看简单,背后却有大智慧,为什么中国不学欧美,直接站队送物资?因为中国清楚,掺和进战争只会让事情更乱。现在老美明着控制国际局势,暗地里却盯着咱们东大,想借着几场地区冲突给咱们下套子。可咱们中国呢,压根不接这招,反而闷声发大财,用做生意的法子把俄罗斯的市场稳稳接过来,让老美和欧洲的制裁成了摆设。先说中俄贸易这块。2023年中俄贸易额直接飙到2401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两国之间就有6亿多美元的买卖在进行。就拿能源来说,俄罗斯每年给咱们送1亿多吨原油,800多万吨液化天然气,这些可都是咱们工业的血脉。而且,咱们买俄罗斯的东西,92%都是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绕开了美元的限制。比如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咱们中国企业直接参股,每年从北极圈拉回1650万吨天然气,既便宜又稳定,欧洲人眼红得不行,可就是干瞪眼没办法。再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老美和欧洲本来想通过制裁掐断俄罗斯的财路,结果俄罗斯把石油往亚洲一倒腾,印度、中国成了大买家。数据说得好:202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里,70%都是通过“影子舰队”运出来的,这些油轮挂着喀麦隆、塞内加尔的旗子,关了卫星定位,在海上偷偷摸摸地倒腾,愣是把石油卖到了74美元一桶,比老美定的60美元上限还高。相反,欧洲人自己作死,把俄罗斯天然气拒之门外,结果自己国内能源价格暴涨,老百姓怨声载道,咱们中国倒是低价把俄罗斯的能源全收了,转手还能高价卖给欧洲,这买卖做得多漂亮。中国和中亚的合作更是神来之笔。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成后,俄罗斯的小麦、化肥,咱们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都通过中欧班列在这儿中转。2023年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额涨到894亿美元,延安的苹果、陕西的汽车,都坐着火车卖到了中亚,再从那儿转运到欧洲。老美想通过制裁封锁俄罗斯,结果咱们中国用中亚做跳板,把俄罗斯的市场和欧洲的市场都连起来了,气的欧洲人一边骂咱们,一边还得买咱们从中亚倒腾过去的俄罗斯天然气,这脸打得啪啪响。再说伊朗。老美以为制裁伊朗就能卡住咱们的能源脖子,可咱们跟伊朗的贸易一点没受影响。2023年中伊贸易额146.6亿美元,咱们买伊朗的石油,用人民币结算,伊朗再用这些人民币买咱们的高铁、家电,两边都不吃亏。最绝的是咱们在国际上的态度。联合国开会讨论俄乌冲突,咱们既不跟着老美骂俄罗斯,也不公开支持俄罗斯,就投个赞成票,呼吁双方停火。私底下该买俄罗斯的石油买,该卖伊朗的设备卖,把中立的姿态摆得足足的。老美想拉着欧洲孤立咱们,结果咱们跟俄罗斯、中亚、伊朗的贸易越做越大,欧洲人自己把自己玩成了光杆司令,只能看着咱们赚得盆满钵满。说到底,这场博弈的核心就是中美两国。老美想借着制裁俄罗斯削弱咱们,可咱们中国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用经济这把软刀子,在不知不觉中把俄罗斯的市场、中亚的市场都收入囊中。老美和欧洲忙活了半天,俄罗斯没垮,咱们中国倒是成了最大的赢家。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老美和欧洲在前面打架,咱们在后面捡现成的,这一步棋走得稳如泰山,谁看了不说一句高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