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特斯拉

马斯克“剧透”特斯拉FSD V14:“它很有感知力”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24日消息,据外媒Teslarati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近日发布预告,介绍了FSD系统即将推出的V14更新。马斯克表示,V14可以说是特斯拉AI/自动驾驶继V12发布后的第二大更新,V12早在2023年11月...
各位发现了没?特斯拉真的和苹果手机差不多。凡是一开始买的特斯拉的,下一辆车大概率

各位发现了没?特斯拉真的和苹果手机差不多。凡是一开始买的特斯拉的,下一辆车大概率

各位发现了没?特斯拉真的和苹果手机差不多。凡是一开始买的特斯拉的,下一辆车大概率还是买特斯拉。这可不是我瞎说,而是根据行业数据和用户调研。特斯拉车主的品牌留存率约为50~65%,根据不同地区会有差别。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留存率,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一是特斯拉的品牌惯性和使用习惯。特斯拉的超充网络,ota升级和手机APP控制之类的形成了闭环体验,和别的车完全不一样。用户切换别的车会很难适应,导致切换成本较高。二是特斯拉从根本上是个科技公司,他特别能吸引科技爱好者的加入。它的加速性能,单踏板模式和极简模式,确实吸引了很多特定群体。我给大家讲个案例就知道了。我当时买车时候也对比了很多车型,后来一个朋友说,你买什么车都会后悔的,你就在你后悔的里面选一个最不会后悔的,口碑最好的就行。后来考虑了半天选择了特斯拉,果然到现在没有后悔。第三就是二手车的保值率。目前特斯拉一年保值率为75~80%,这个数据远远高于绝大多数的国产纯电车,车主以后换车时候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低。第四就是特斯拉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售价高达七八十万以上,从一开始就给了人们一种高端车的印象。虽然这几年价格开始不断下滑,但是高端车的印象却始终挥之不去。我再举个例子,在一个五星级酒店门口停满了迈巴赫,宾利之类的油车,这时候要是把特斯拉停在中间,路过的人不会感觉有什么突兀。但要换上一辆同价格国产新能源车试试,立马就感觉有些不大对劲了,这就是人的思想在作怪,《哪吒2》里说,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一来,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特斯拉几乎就是毛坯房,但是很多人宁愿买特斯拉,也不愿意买国产精装车的原因了?对于很多买特斯拉的人来说,我买车,只要能把我安全地从一个目的地运送到另外一个目的地就行了,我不需要什么彩电冰箱大沙发,但这车一定要好开,而特斯拉就偏偏可以满足自己一点,这是特斯拉的核心优势。认同这一点的人,是绝对不会正眼瞧国产新能源车一眼的。但同样道理,喜欢彩电冰箱大沙发的人,也不会去瞧特斯拉一眼。这相当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用车习惯,至于说哪种才是最好的,恐怕只能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了。
特斯拉ModelX的科技感才是遥遥领先可以永远相信埃隆马斯克的眼光!就拿这台特

特斯拉ModelX的科技感才是遥遥领先可以永远相信埃隆马斯克的眼光!就拿这台特

特斯拉ModelX的科技感才是遥遥领先 可以永远相信埃隆马斯克的眼光!就拿这台特斯拉ModelX来说,这可是特斯拉2014年量产的中大型纯电SUV。在十年后的今天,开着这台ModelXPlaid游走在街上,每当打开后排独特的鹰翼门,我感觉这样...
特斯拉刚推新款,蔚来就官宣降价,这反应速度,感觉蔚来真是被市场竞争逼到墙角了。8

特斯拉刚推新款,蔚来就官宣降价,这反应速度,感觉蔚来真是被市场竞争逼到墙角了。8

特斯拉刚推新款,蔚来就官宣降价,这反应速度,感觉蔚来真是被市场竞争逼到墙角了。8月19日,蔚来宣布全系100kWh长续航电池包价格从12.8万降到10.8万,选整车购买的新车价格也下调2万,涉及ET5、ET7等多款车型。没提车的按新价...
太可怕了,特斯拉有的我都有、我都会,我有的他都不会,不敢相信这些出自一位老总的口

太可怕了,特斯拉有的我都有、我都会,我有的他都不会,不敢相信这些出自一位老总的口

太可怕了,特斯拉有的我都有、我都会,我有的他都不会,不敢相信这些出自一位老总的口中,真的是狂妄自大啊。真正有水平的,不会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何况想贬低的对象比自己强很多。
特斯拉把价格钉在23万到35万,只给两款车,摆明就是告诉年轻人:要么买,要么走。

特斯拉把价格钉在23万到35万,只给两款车,摆明就是告诉年轻人:要么买,要么走。

特斯拉把价格钉在23万到35万,只给两款车,摆明就是告诉年轻人:要么买,要么走。比亚迪把价格从5万拉到35万,轿车、SUV、MPV全塞进来,连跑滴滴的都能挑一辆,这不是卖车,是在抢户口本。特斯拉用单一车型守住高端,省下研发一堆车的钱,拿去堆软件和超充,年轻人就吃这一套,觉得牌子亮、加速快,朋友圈能晒。比亚迪把战线拉满,油电都有,老人怕续航就选插混,家庭要空间就上七座,预算紧的买微型车,一个都不放过。市场研究说电动车需求年年涨,补贴照发,充电桩越建越密,比亚迪趁机铺货,特斯拉趁机抬价,两边算盘都打得响。消费者其实只看三件事:跑多远、充多快、花多少。特斯拉用品牌换溢价,比亚迪用选择换销量,谁更懂人心,销量榜会说话。你觉得买车是看牌子还是看钱包?
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不和中国打关税战,和其他国家、地区、团体都可以打,

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不和中国打关税战,和其他国家、地区、团体都可以打,

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不和中国打关税战,和其他国家、地区、团体都可以打,而且大多数都能得手。只要不和中国打热战,和其他国家打起来也没问题,想要的结果也基本能拿到。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美国对付其他国家已经驾轻就熟,无论是抬高关税、拆供应链还是限制高科技出口,别人往往只能被迫接受,对中国使这些手段的结果就是每一步都被中国化解。中国的产业链极度完善,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只要自己动手就能解决九成以上的流程,美国高关税原本想着卡住人家命脉,结果反倒让不少企业主动把生产转移东南亚,这下厂子没倒业务也没丢。中国市场规模也让美国公司不得不低头,像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随便少了中国的销量业绩就要大打折扣,今年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比美国还高,美国自己内部分歧又大,企业和农民都在反对加关税,反噬效应越来越明显。面对中国美国不仅经济搅不动,想用军事硬碰也是死路一条,中国东风-41洲际导弹能直接威慑美国本土,平常军费开支虽然占比没俄罗斯高,但绝对数比俄罗斯多出好几倍,常规军力现代化速度也快,不光挡得住压力还能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中美之间经济绑得死死的,美国超市一半的商品都仰仗中国生产,美国要是跟中国彻底闹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立马会乱套,连金融资本家和科技巨头都不敢掉以轻心。美国一开始还觉得能给中国制造麻烦,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受伤更重的反而是自己,比如一些关键法案因为国内吵翻天迟迟通不过,农业、科技和制造业的损失只要一对比账本都看得出来谁吃亏更大。尤其是中国这些年不断开拓新市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拉越广,对美贸易额反倒没那么重要了,跟东盟的生意还实现了大幅增长,美国本来想封锁中国,现在倒像把中国推出去了。全球化下的现状就是这样,谁想靠对抗来压服中国,往往才是把自己逼到了角落,中国并不是单纯的“世界工厂”或者巨大市场,而是生产、消费、创新和安全力量全都合在一起的全能型存在。美国终于明白老办法不管用转而主动谈合作,现实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在今天这个互相绑架的时代没有人能单打独斗。你怎么看待中美这样的局面?
银河M9预售价出来了:19.38~25.88万元。我觉得这款车,包括银河品牌的车

银河M9预售价出来了:19.38~25.88万元。我觉得这款车,包括银河品牌的车

银河M9预售价出来了:19.38~25.88万元。我觉得这款车,包括银河品牌的车型给人的印象不是“豪华感”,而是一种“实在的质感”。有一些在这个预售价(宇宙惯例实际售价减一万)前提下:1、5.2+米x2-米,轴距3+米(这是个目前主流大型SUV);2、二排座椅是可以在保证柔软度的前提下椅背向前折叠的(前两天特斯拉YL那种被吹爆,我不知道他们看了银河M9之后会不会后悔,实测,二排坐垫很软,不薄);3、顶配三电机四驱,可以华尔兹掉头;4、双腔闭式空悬+CCD1.3万(券后选装);5、雷神EM-P;6、千里浩瀚H5;7、FlymeSound27扬音响系统全系标配。人民的M9来了

特斯拉,大消息!市值暴增超4600亿元

特斯拉,传来大消息。8月22日,美股特斯拉收涨6.22%。创2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其市值一夜增加6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14.71亿元)。8月22日,字节跳动方面发布消息称,特斯拉与火山引擎已于近日达成合作,在国内,火山引擎将...
小米获得国内最后一个独立造车资质的真正原因:北京市通过注销宝沃资质、协调北京

小米获得国内最后一个独立造车资质的真正原因:北京市通过注销宝沃资质、协调北京

小米获得国内最后一个独立造车资质的真正原因:北京市通过注销宝沃资质、协调北京现代工厂转给理想汽车等操作,提升区域产能利用率,满足发改委对新增项目的审核要求。北京将小米纳入“朱雀计划”,对标上海特斯拉、深圳比亚迪的区域产业布局,以政策包支持(如厂房代建、路测立法)加速工厂落地,并特批资质申请通道。小米三年投入超5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自研电机V8s、泰坦合金等核心技术,工厂按国际标准建设,展现制造能力。初期借北汽资质生产(尾标“北京小米”),仅三个月SU7销量破3万辆,达工信部独立资质销量门槛后,快速切换至自有资质。小米的IoT生态与MIUI系统赋能智能座舱,实现“人-车-家”全场景联动,符合国家推动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向。SU7上市即爆款,首年交付超10万辆,打破新势力爬坡纪录,证明产品力与用户认可度。2022年后国家停发新资质,仅存量调整,需企业注销置换。小米借宝沃资质注销窗口,成为政策最后受益者。相比恒大、滴滴,小米无重大违规记录,且雷军“不玩概念”的务实态度赢得监管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