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安理会

就在刚刚英法德同时宣布8月28日,德国、法国、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同时

就在刚刚英法德同时宣布8月28日,德国、法国、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同时

就在刚刚英法德同时宣布8月28日,德国、法国、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同时投下一封联名信,宣布触发针对伊朗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信纸虽薄,分量却重——这意味着2015年伊核协议留下的最后安全垫被掀开,制裁“幽灵”重新上路。三国外长随后补发声明,强调启动并非“句号”,而是“逗号”,30天通知期里仍可谈判。听上去像给双方找台阶,实则是把伊朗逼到墙角:要么让步,要么挨整。外交辞令再温柔,也遮不住制裁大棒已高高举起。伊朗副外长加里巴巴迪隔空回应:若机制落地,德黑兰将关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部合作通道,并终止与欧洲的任何对话。一句话,关门谢客。别忘了,伊朗铀浓缩丰度已升至60%,离武器级只差一步,此时切断核查,等于蒙眼狂奔。在我看来,欧洲这招看似“先礼后兵”,实则“兵中带诈”。它把谈判倒计时挂在墙上,却提前按下制裁按钮。问题是,制裁从未真正掐断过核计划,只掐痛了普通伊朗人的日常面包。更尴尬的是,美国2018年已单方面退出协议,如今欧洲硬拉“旧框架”当令箭,到底还有多少合法性?30天后,若僵局依旧,伊核协议会不会彻底散架?伊朗会否趁机跨过核门槛?欧洲又能否承受新一轮难民与能源冲击?我留给读者一个问号:在你看来,制裁与对话,哪一个更能让中东少一颗核弹?留言告诉我。
英法德口气很大,不用问中国与俄罗斯的意见了吗?8月28日,英法德外交部长就伊朗核

英法德口气很大,不用问中国与俄罗斯的意见了吗?8月28日,英法德外交部长就伊朗核

英法德口气很大,不用问中国与俄罗斯的意见了吗?8月28日,英法德外交部长就伊朗核问题发表联合声明说,三国当天通知联合国安理会,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如果安理会未能在30天内就延长对伊制裁豁免期限通过决议,相关制裁将恢复。英法德的意思就是给安理会下达“最后通牒”,如果安理会不能延长对伊朗的制裁,英法德就会单方面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显然,英法德有这么底气和胆量公然挑战中俄,摆明了背后肯定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英法德如此针对威胁伊朗的深层目的,不就是讨好以色列,掩护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吗?目前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摩拳擦掌,不仅要全面占领加沙,吞并巴勒斯坦,而且还要再次发起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行动。同时,最近几天,以色列空军已经在大规模轰炸也门胡塞武装了。美国急需以色列通过军事扩张行动,彻底制服阿拉伯国家,重塑美元石油霸权金身,稳住目前已经摇摇欲坠的美元霸权。
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2025年8月

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2025年8月

安理会上,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2025年8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的直播镜头下,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一句质问让德国代表团如坐针毡:"三年了,德国调查出什么真相?还是说,真相让贵国难以启齿?"这句话一出来,推特实时话题区直接炸了。还有人翻出三天前的对比图—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东京论坛上扯着嗓子骂“中国破坏台海现状”,身后巡游的大众新能源车上,“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蓝色贴纸亮得晃眼。“政客骂中国,企业抱中国大腿”这戏码,德国演了不是一天两天,但北溪管道爆炸案这摊水,比你想的还深。先说说这起拖了三年的“悬案”。2022年9月26日,北溪1号、2号管道同时爆炸,当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连夜开内阁会议,拍着桌子喊“这是对欧洲能源安全宣战”。可有意思的是,当联合国提议成立国际独立调查组时,德国转头就和美国一起投了反对票。当时德国有多依赖北溪吗?数据摆这:2022年德国55%的天然气靠俄罗斯管道输送,化工巨头巴斯夫一天要用掉的天然气,够10万户家庭用一年。爆炸后没俩月,德国超市里取暖器被抢空,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工厂直接减产30%—可即便这样,德国愣是没追着要真相,反而转头扑向美国怀抱。2023年德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上一年翻了3倍,单价却比俄罗斯管道气贵2.3倍。这账怎么算?2024年德国工业用电成本涨了18%,宝马把电动车生产线搬到美国得州,西门子也跟着去建厂。就因为美国给了“页岩气低价+税收减免”的甜头。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私下跟企业吐槽“能源成本要弄死制造业”,转头在欧盟会议上,还是跟着美国喊“要警惕中国供应链”。再说说台海这事儿。瓦德富尔在东京骂中国的时候,德国博世集团正在苏州扩建工厂,2024年博世在华营收50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和宁德时代的合作。还有宝马,2024年在华销量占全球40%,沈阳工厂扩建花了20亿欧元,转头德国政府就宣布,要给台湾地区卖2.1亿欧元的“水下无人机”。更绝的是,这些无人机的核心芯片,还得靠台积电代工。2024年台积电给德国军工企业的代工订单,占了其欧洲业务的15%—等于德国一边拿“台海安全”当借口骂中国,一边靠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造武器,这逻辑简直离谱。现在欧盟内部都看不下去了。2025年3月欧盟峰会上,马克龙直接怼德国:“欧盟不能一直当美国的跟班,德国天天喊‘战略自主’,结果连北溪真相都不敢要?”意大利更直接,偷偷跟中国签了12项合作,把中国高铁技术引进来改造米兰到罗马的线路,还引进中国光伏改造火电站—2025年意大利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比德国还高了3个百分点。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被牵连的国家。非洲的尼日利亚,2024年因为北溪爆炸导致天然气价格暴涨,40%的化肥厂停了产,粮食减产让粮价涨了20%,多少人吃不上饭。回到8月26日的安理会,耿爽最后说:“真相不会因为回避就消失,责任也不会因为拖延就免除。”这句话戳穿的不只是德国的遮羞布,更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嘴里喊着“规则至上”,遇到自己的利益就把规则扔一边;骂着“供应链不安全”,却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市场;拿着“安全”当借口挑事,却连基本的真相都不敢面对。现在全世界都在看德国怎么收场:是继续跟着美国捂盖子,还是拿出勇气查真相?是接着让政客骂中国、企业赚中国钱,还是正视中德合作的利益?毕竟国际舞台上,靠演戏撑不了多久,真真切切的利益和真相,才是最实在的。
安理会就“北溪”管道爆炸举行公开会,中方:三年还没等来真相,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安理会就“北溪”管道爆炸举行公开会,中方:三年还没等来真相,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6日,联合国安理会应俄罗斯要求,就“北溪”管道爆炸最新发展举行公开会。中方代表呼吁各国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并强调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联合国负责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延恰进行了通报。延...
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成为安全保障担保国:他们一直没帮过我们 据多家外媒消息,当地

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成为安全保障担保国:他们一直没帮过我们 据多家外媒消息,当地

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成为安全保障担保国:他们一直没帮过我们据多家外媒消息,当地时间21日,泽连斯基于采访中宣称,他拒绝中国成为俄乌停战后的“安全保障担保国”,其理由为:其一,认为中国未助力乌克兰制止战争;其二,宣称中国借售卖无人机援助俄罗斯。战争爆发不久后,中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5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包括食品和生活用品,并在此后多次追加援助。在国际场合,中国代表反复申明支持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虽然这些援助不如军事装备直接,但确实提供了实际帮助,关于无人机问题,泽连斯基声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但缺乏确凿证据。事实上,俄军多使用伊朗制造的无人机,中国大疆公司早在去年4月便宣布暂停俄乌业务,明确表示不愿其产品被用于军事,态度十分坚决。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安全保障担保国”?简单说就是在停火后监督协议执行、提供安全保证的国家,有点像“见证人”的角色,这个角色不需要是某一方的铁杆盟友,但得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泽连斯基为什么这时候说这个?很可能和当前乌克兰面临的战场压力有关,战争中的领导人,往往需要展示强硬姿态,向盟友表明立场,也可能是一种外交策略,通过表达对某些国家的不满,来换取其他国家更多的支持。不过话说回来,泽连斯基现在的表态,和乌克兰之前的态度有点不一样,就在去年,乌克兰还表示欢迎中国在和平解决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还感谢过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社会对这事反应也不一,美国说“每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信任的安全保障伙伴”,欧盟则表示“任何能促进和平的力量都该被欢迎”。说到底,战争中的话往往带着情绪和策略考量,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保持中立,呼吁和平,提供人道援助,这种立场可能短期内两边不讨好,但从长远看,却是为将来扮演调解人留了余地。说实话,国家之间打交道,有时候跟人与人相处有点像,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处境,就好像两个朋友吵架,你想劝和,但双方都觉得你帮对方多了,帮自己少了。泽连斯基现在说这话,心情可以理解,国家在生死存亡关头,看谁都觉得援助不够,但平心而论,中国确实一直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也没像某些国家那样“递刀子添柴火”。中国保持中立很明智,虽然眼下可能被两边议论,但战争结束后重建需要帮手,调解也需要中间人,到时候能和双方都说得上话的中立国会非常吃香。再说这个“担保国”的事,说白了就是战后秩序的见证人和担保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天然就有这个资格和能力,现在被一口回绝,难免有点“好心被当驴肝肺”的感觉。但看中国这边的反应,倒是挺淡定的,该援助继续援助,该劝和继续劝和,这种战略定力值得点赞——不因为别人说几句就跳脚,也不因为受点委屈就撒手不管。最后我想说,战争总会结束,和平终将到来,到那时候,现在这些恩怨情仇都会过去,大家还是会坐下来谈合作、谈发展,所以啊,现在留点余地,将来才好相见,你们觉得呢?
美国要解除对叙利亚制裁?中方当场说“不”,一句话让安理会现场鸦雀无声美国推动解

美国要解除对叙利亚制裁?中方当场说“不”,一句话让安理会现场鸦雀无声美国推动解

美国要解除对叙利亚制裁?中方当场说“不”,一句话让安理会现场鸦雀无声美国推动解除对叙利亚制裁,试图通过安理会为单边行为背书。中国代表耿爽一句话让全场沉默:“叙利亚能确保敏感物资不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吗?”简单一问,揭开了美国的伎俩:这不是反恐,而是利益的算计叙利亚境内恐怖组织依然活跃,政府高层与极端分子勾结,解除制裁无异于送刀给暴徒。美国的“反恐”口号掩盖了它的真实意图,借反恐削弱伊朗,扶持以色列。
红海骗局真相曝光,彻底撕下伪装外衣! 一年前,胡塞武装还拍着胸脯跟中俄保证

红海骗局真相曝光,彻底撕下伪装外衣! 一年前,胡塞武装还拍着胸脯跟中俄保证

红海骗局真相曝光,彻底撕下伪装外衣!一年前,胡塞武装还拍着胸脯跟中俄保证:你们放心,船在红海开,保准没事儿!可这才过多久,他们突然变卦,宣布要升级封锁——不管你船是哪国的,船旗啥颜色,只要查出来你这家公司跟以色列沾过边,直接开打!2024年初,胡塞武装给中俄船只发了“免死金牌”,只要船上挂着五星红旗或者俄罗斯国旗,在红海就能横着走。那时候,挂着中国国旗的货轮就像“移动的安全屋”,连希腊船东都动起了歪脑筋,花几千美元注册个空壳公司,把船旗换成中国国旗,在红海大摇大摆地跑。可胡塞武装很快就发现自己被当“冤大头”了,2025年6月,一艘挂着中国国旗的油轮在红海南部被拦住了。胡塞武装一查,发现这船的母公司和以色列港口有贸易往来,二话不说,直接发射导弹把船给击沉了,类似的事儿接二连三地发生,胡塞武装干脆放弃“看旗放行”的策略,改玩“查底细”了。他们查得那叫一个细!船公司的股东是谁、停靠过哪些港口、货运单据上写了啥,只要和以色列沾上一点边,哪怕船头飘着五星红旗,也得挨打。就说“永恒C”号货轮吧,刚给索马里运完联合国援助物资,就因为母公司关联以色列,被胡塞武装给击沉了。更让人吃惊的是,胡塞武装的情报能力,他们能调取全球航运公司的股权结构、贸易清单,连船员的通讯记录都能查出来,这哪是武装组织,简直就是“情报局”!胡塞这一变脸,红海从“黄金水道”变成了“死亡陷阱”,2025年8月的数据显示,通过红海的商船数量比去年同期暴跌了62%,运费直接翻了三倍!中远海运这些航运巨头没办法,只能调整航线,绕行好望角。可这一绕,每艘船每月得多花近2亿元人民币,这笔钱最后都得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现在从进口水果到电子产品,啥啥都涨价。最倒霉的还是埃及和约旦,苏伊士运河的通行费收入暴跌,埃及每个月损失近7亿美元外汇;约旦的进出口成本激增,通货膨胀率都突破两位数了。反倒是以色列,靠着地中海港口和陆路运输,对外贸易受影响最小,胡塞武装本来是想打击以色列,结果砸的是阿拉伯兄弟的饭碗,这算哪门子事儿啊!胡塞这么一折腾,中国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中国网友觉得胡塞武装“反霸权”的劲儿挺足,用拖鞋对抗军舰,勇气可嘉。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明确表态:“决议不能乱用,得尊重也门的主权,”中国为啥这么谨慎呢?因为红海是“一带一路”的咽喉要道,中国每年有超过1.2万亿美元的货物要从这儿过呢。不过,胡塞的新规反而让真正的中国船只更安全了,为啥呢?因为中国企业跟以色列的业务关联度很低,胡塞的背景审查反而把那些冒牌货给筛掉了。但中国也没放松警惕,海军护航编队加强了巡逻,中企赶紧调整供应链布局,甚至考虑开辟北极航线。胡塞武装这么变脸,说白了就是一场绝望的豪赌,他们想用导弹和无人机挑战全球航运秩序,逼以色列停火,可他们忘了,红海的浪再大,也得回到加沙的岸上才能平。这场闹剧里,谁都没捞着好处,胡塞武装虽然让以色列付出了经济代价,但也把自己逼到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西方航运巨头一边骂胡塞“不讲武德”,一边偷偷续签和以色列的合同。普通老百姓呢,不管是也门人吃不上饭,还是中国人买不到便宜进口货,都在为这场博弈买单。要想结束红海的动荡,关键不在封锁航道,而在推动加沙停火、落实“两国方案”,等加沙的孩子能吃上面包,等曼德海峡的商船能自由通行,五星红旗才会真正成为红海上最醒目的和平符号。红海的风浪还在刮,但历史早就告诉我们:靠导弹打不出来的正义,最后还得在谈判桌上找答案。
朝鲜最近之所以主动和我们改善关系,其实是因为朝鲜也已经看出俄乌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朝鲜最近之所以主动和我们改善关系,其实是因为朝鲜也已经看出俄乌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朝鲜最近之所以主动和我们改善关系,其实是因为朝鲜也已经看出俄乌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而一旦俄乌战争结束,俄罗斯对朝鲜的需求自然就会大幅下降了。【信源】央视新闻去年夏天,鸭绿江上静悄悄地起了一点波澜。五年光阴流转,朝鲜的国门这才第一次为中国旅行社考察团开启。然而,此绝非一场平平无奇的观光之旅。行程单上,从规划中的金刚山新景区,到象征着经济合作的开城工业园区,再到当年中朝合建、早已蒙尘的啤酒厂,都被特意收拾出来请人参观。这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家底展示”。这番主动示好背后,藏着什么盘算?答案或许得去几千公里外的乌克兰找。但凡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察觉,俄乌这场仗眼看就要打到尽头了。不论是特朗普放话要划定停火期限,还是俄罗斯松口愿意谈判,再加上北约和乌克兰内部越来越大的压力,战争的终点正变得肉眼可见。就连乌克兰国内,也有超过七成的民众在街头调查里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这场遥远的战火,一度让朝鲜尝到了“战争财”的甜头。当俄罗斯的军工厂产能吃紧,朝鲜的炮弹、火箭炮甚至短程导弹就成了硬通货,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作为回报,俄罗斯也相当慷慨,送来了朝鲜急需的石油和粮食,有时甚至还搭上一些技术。这种合作看起来很美,但本质上是战争催生的临时搭伙,根基不稳。平壤对此不可能不清楚。一旦停火协议签了,俄罗斯对军火的巨大需求会瞬间消失,到那时,对朝鲜的援助自然也要大大缩水。靠着战时红利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一个严峻的战略真空期眼看就要到来。面对这种可预见的风险,提前找一个更稳定、更长期的合作伙伴,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放眼四周,还有谁比中国更合适?这显然是经过反复斟酌才得出的结论。经济上,中国一直是朝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从过冬的煤炭到家里的电器,再到建房子的材料和粮食,中国的支持就没断过。就在今年二月,中国还向朝鲜提供了一次大规模的无偿援助。但朝鲜显然不满足于单纯的“输血”,它更想学会自己“造血”。他们想引进中国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也想和中国企业合作,开发自己丰富的矿产资源。甚至在贸易结构上,他们已经悄悄减少了对华矿产出口,同时增加了IT设备的进口,显然是希望在科技领域也搭上车。安全方面的考量亦至关重要。这几年,美日韩在朝鲜半岛周边的军事演习越来越频繁,给平壤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更有风声传出,一旦俄乌战争停火,美国的战略重心便要转回亚太地区。这时候,身边有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压舱石”,分量就完全不同了。中国一贯倡导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一稳健的立场可为朝鲜提供极为宝贵的外交缓冲空间。更何况,还有历史这层关系。从抗美援朝打出来的交情,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份信任虽然有过波折,但总归是朝鲜为数不多能指望的。所以,朝鲜近期的动作,看上去就一套一套的,环环相扣。先是暗中恢复并检修中朝边境的铁路货运,此乃为未来大宗贸易打通“大动脉”之举。接着,无论是官方媒体的口气,还是高层间的互动,都释放出更温和、更积极的信号。而那趟精心安排的考察之旅,就是这套组合拳里最响亮的一招,潜台词再明白不过:我们有资源,有诚意,值得你们来投资。说白了,朝鲜这番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国际局势判断的现实选择。这并不意味着要跟俄罗斯一刀两断,而更像是一种高明的风险对冲。生意场上有句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国家战略也是这个道理。通过提前布局,巩固与中国的关系,朝鲜正试图在即将到来的地缘变局中,为自己找到一个更稳当的战略平衡点。当乌克兰的炮声逐渐稀疏,东北亚这盘棋,又会怎么走?朝鲜这步提前下的子,是解一时之困,还是会搅动整个地区格局的深刻变局?

以色列计划接管加沙城 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

联合国安理会10日就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以军接管加沙城计划举行紧急公开会。此次紧急会议由安理会中来自欧洲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丹麦、希腊、斯洛文尼亚提请召开,得到除美国以外所有安理会成员的支持。上述欧洲五...
耿爽举起手指:美国可以,中国就可以。2025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那场戏可真

耿爽举起手指:美国可以,中国就可以。2025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那场戏可真

2025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那场戏可真是火花四溅。美国代表又拿中国开刀,再次指责中国““间接支持俄罗斯”,结果大使耿爽,直接举起手指怼回去:“美国可以做的事,凭啥中国不能做?这话一出口,全场都安静了几秒,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