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英法德同时宣布 8月28日,德国、法国、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同时投下一封联名信,宣布触发针对伊朗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信纸虽薄,分量却重——这意味着2015年伊核协议留下的最后安全垫被掀开,制裁“幽灵”重新上路。 三国外长随后补发声明,强调启动并非“句号”,而是“逗号”,30天通知期里仍可谈判。听上去像给双方找台阶,实则是把伊朗逼到墙角:要么让步,要么挨整。外交辞令再温柔,也遮不住制裁大棒已高高举起。 伊朗副外长加里巴巴迪隔空回应:若机制落地,德黑兰将关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部合作通道,并终止与欧洲的任何对话。一句话,关门谢客。别忘了,伊朗铀浓缩丰度已升至60%,离武器级只差一步,此时切断核查,等于蒙眼狂奔。 在我看来,欧洲这招看似“先礼后兵”,实则“兵中带诈”。它把谈判倒计时挂在墙上,却提前按下制裁按钮。问题是,制裁从未真正掐断过核计划,只掐痛了普通伊朗人的日常面包。更尴尬的是,美国2018年已单方面退出协议,如今欧洲硬拉“旧框架”当令箭,到底还有多少合法性? 30天后,若僵局依旧,伊核协议会不会彻底散架?伊朗会否趁机跨过核门槛?欧洲又能否承受新一轮难民与能源冲击?我留给读者一个问号:在你看来,制裁与对话,哪一个更能让中东少一颗核弹?留言告诉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