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场始于“海王医生”的桃色风波,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整个协和医学院“4+4”精英项目的金字招牌?
而董袭莹的学术造假、特权操作还只是冰山一角。
随着更多“速成博士”被扒,公众才惊觉——原来医学界的“学二代”们,早已把救死扶伤的圣殿,变成了家族资源变现的后花园。
最初引爆舆论的,是董袭莹那篇被紧急下架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30页,只有可怜巴巴的16页是正文,跟别人的专利成果有高达25%的相似度。
让人觉得丧心病狂的是,她抄袭的还是听障学生的专利成果,荒诞程度堪比医学界的《皇帝的新衣》。
可更加讽刺的是,董袭莹的“特殊”并非孤例。
她的同学咸同学,论文正文仅36页,目录里甚至把“细胞增殖”写成“细胞增值”。
这种低级错误连本科生都不会犯,却能在顶级医学院顺利毕业。
当然,咸同学也只是冰山一角。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另一位“4+4”学员韩同学,则直接把这场闹剧推向了高潮。
韩同学2000年出生,15岁跳级进多伦多大学,19岁本科毕业,仅凭3封推荐信就杀入协和,23岁医学博士毕业,还在顶级期刊刷满论文......
她的人生履历,堪称“医学版爽文女主”。
韩同学的社交平台上,曾记录着她的“开挂人生”。
精致的妆容,时尚的衣着,悠闲的医院日常,配上“23岁医学博士”的标签,收割一片赞美和无数艳羡。
很明显,韩同学的脸蛋比董小姐还美艳,大眼睛双眼皮鹅蛋脸,长长的秀发披肩,而她的妆容和衣品,也比董小姐好太多。
没有浓妆艳抹,没有袒胸露背,非常的大方和知性。
相较于累的跟狗一样的同行,她在协和的日子,过得也叫一个逍遥快活。
人家24小时班,甚至32小时班,做手术到凌晨一两点,每天战战兢兢管理着床位病人,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韩同学则星巴克、狂炫酸奶、喝茶、唠嗑、遛弯、发呆甚至喝酒,自己都说自己在协和是摆烂。
毫不夸张的说,韩同学在协和干得那叫一个爽。
但是,现实不是爽文。
肖飞和董袭莹的桃色大瓜火爆全网后,她也被网友们深挖了出来。
她的论文同样短得离谱,临床经验几乎为零,却能轻松参与高难度手术,她的经历比董袭莹还生猛,是个狠人。
舆论炸锅后,韩同学也慌了,火速清空社交账号,又焦头烂额四处投诉写她的文章......
可删得掉数据,删不掉质疑,一个连规培都没完整经历的人,凭什么拿手术刀?
协和的“4+4”项目,到底是培养医学领袖,还是给权贵子女定制镀金流水线?
深扒这些“天才”和“神童”的履历,套路出奇一致——海外名校镀金、家族人脉开路、论文注水速成。
网传董袭莹的父亲是中冶建研院高管,母亲是北科大副院长,外公爷爷舅舅都不是普通人。
韩佳澎的背景虽未实锤,但能让她15岁进多大、19岁进协和的能量,显然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拥有的。
更荒诞的,是她们的学术路径。
董袭莹的导师是骨科院士,论文却研究妇科影像;韩佳澎的博士课题涉及肿瘤学,临床经验却集中在泌尿外科。
这种“跨学科”不是创新,而是赤裸裸的学术套利——哪里容易出成果就往哪里钻,哪篇论文好抄就往哪篇靠。
面对舆论海啸,协和医学院的沉默震耳欲聋。
他们不敢解释,为什么传统医学生苦读8年才能摸到手术台,而这些“4+4”学员4年就能毕业?
为什么普通学生规培3年仍战战兢兢,他们1年就能拿“优秀”?
更不敢回应,为何录取名单里清北学霸被刷,哥大附属学院、多伦多大学的“关系户”却能轻松入围?
一位匿名医学生的话扎心见血:“我们熬夜做实验时,他们在发抖音;我们跪求导师改论文时,他们在挂名一作。最后进三甲,他们靠爹妈,我们靠运气。”
而这场风波最可怕的,不是几个学渣混进了医学院,而是整个精英培养体系正在溃烂。
当董袭莹们靠着注水论文站上手术台,当韩某澎们凭着漂亮脸蛋收割流量,真正的悲剧早已注定。
患者永远不知道,给自己开刀的“天才医生”,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PPT速成。
一位三甲主任的吐槽道破天机:“现在某些年轻医生,论文写得比病历漂亮,手术视频拍得比实操熟练。你问他最新指南头头是道,真上台连血管都找不准。”
这样的医疗环境,谁敢把命交出去?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介入调查,但公众要的不只是处理几个“学阀子女”,而是彻底审视“4+4”的选拔黑箱。
医学是容不得特权的领域——金融玩砸了亏钱,法律玩砸了冤案,医学玩砸了可是要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