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身亡后,窦漪房大骂汉景帝逼杀其子,刘彻:立即处死她的外孙

念桃说历史 2025-01-21 13:46:42

中国古代时期,重男轻女的思想盛行,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基本都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故事讲述,大多数男性占据主导作用,女性的占据很少一部分,但就是这“小小的闪光点”,也十分引人注意。

放映整个中国历史,也有很多影响力较大的女性,他们有的把持朝政,有的左右几代帝王,有的甚至能登上皇位,成就一番王图霸业,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而除了她以外,还有许多了不起的女性,其中以汉朝时期最为典型。

对于这个传承四百余年的封建王朝,我们只知道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那句霸气十足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不知道这个朝代也是从虚弱走向强大。

和汉武帝同时期有一位皇子叫刘武,在他死后,窦漪房竟然大骂汉景帝,逼迫他杀死自己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却表示:立刻把她的外孙杀了。

窦漪房的起落

其实提起这个姓氏,我们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汉朝时期的宦官干政,这是这一朝代的典型特色,因为后宫和外戚的势力过于强大,他们对朝廷的干预,让两汉时期的政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外戚之中能力卓越的女子,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十分响亮的名号。

为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专门用了《外戚世家》这一部分,其中与母亲为主要描写目标,窦太后窦漪房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她的命运充满了机缘巧合,也是在不断地歪打正着之中,逐渐掌握了权力和地位,甚至有机会干预朝政和立储。

窦漪房出身寒微,虽然家庭环境不怎么样,但是她出生在了汉朝天下太平的安稳局面,在吕太后的时候,窦家选出了几个比较优秀的女子来到宫中服侍她,窦漪房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一开始,她只是丫鬟仆人的身份,甚至身份一度低微到被作为王子的赠送物。

吕太后虽然比较强势,但十分尊重宫中的女子,在这些负责服侍的丫鬟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会把她们分配到不同的藩王领地里去,虽然这是像货物一样的赠送,但对于窦漪房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按照她的想法,应该会被分配到赵王处。

这是自己对吕太后苦苦要求而来的,毕竟这里距离自己的家乡很近,来回也比较方便,但是中途却出了意外,因为安排上的错误,导致窦漪房被送到了代国领地。

这时候的她非常伤心,殊不知自己命运的改变也从此刻开始,这次的意外将会成为她一生的转折点,在代国这片封地上掌权的人叫刘恒,他对送来的这几个女子十分喜爱,其中最疼爱的就是窦漪房,伴随着汉惠帝刘盈驾崩,刘恒继承皇位,他就是汉文帝。

当时的窦漪房作为汉文帝最宠爱的女子,理所应当成为皇后,汉文帝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启继承了皇位,窦漪房晋升为皇太后,其实关于她的皇后身份,在朝廷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

早在代王对窦漪房表现出宠爱之前,其实已经有了皇后,也曾有过4个儿子,但这些孩子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全部都病死,对于具体的情况,《史记》之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后人也不敢妄加猜测,而窦皇后的运气就比较好了。

她虽然只生了两个儿子,但全部都幸运地活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窦皇后的长子刘启就成了太子的最佳选择,这也是当时母凭子贵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刘启的存在,她才能坐上皇后的位置。

专权独断的政治家

在最开始的时候,窦皇后还没有摆脱平民的身份,所以在日常的皇宫生活中表现得十分节俭,但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西汉时期,因为早年战争对手生产力的破坏,前几代帝王都采用黄老思想的模式休养生息,恢复民间生产力的发展。

窦皇后到太后,经历了三个朝代,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之下,她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到了她晚年的时候,黄老思想的信奉已经到了十分极端的地步,殊不知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汉朝发展,但窦太后却不允许改变现状,所以开始走向政治上的独权专断。

她所主张的黄老之术和汉武帝所推崇的独尊儒术是完全相反的,因为早年在汉景帝的时候干预朝政,所以窦太后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依然没有收敛,当年汉景帝在位的时候,窦皇后就曾插手继承人的选择,除了汉景帝刘启之外,还有一个皇子叫刘武。

刘武十分年幼,但窦皇后却很喜欢她,所以企图改变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想让汉景帝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这种做法显然是会受到抵制的,在当时的朝廷中也有许多捍卫礼法的人,全部都站出来。拒绝。

这件事情一直让窦皇后耿耿于怀,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她已经是窦太后,但依然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并开始插手汉武帝的政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抵触。

其实汉武帝早就意识到,当时的民间已经不适合休养生息的黄老思想,但窦太后却固步自封,对汉武帝任命的新臣子步步紧逼,甚至将他们关入监牢,他在暗中将他们处死,这件事情让汉武帝十分生气,也和窦太后之间产生了莫大的矛盾。

根据《汉书儒林传》中的记载,窦太后喜欢看老子的书籍,遵从养生的思想,有一次窦太后与手下大臣讨论老子的思想,仔细考虑之后,这位臣子回答说:“此乃私家之言耳”,也就是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窦太后认为这是他对老子的轻蔑。

她直接将这句话解读为:老子之术不足以作为王朝施政的指导思想,随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不仅将这位大臣关入监牢,还在他的脸上刺字,由此可见窦太后的专权独断。

根据汉武帝时期文献的记载,这一阶段的窦太后地位再次提升,由于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年仅16岁, 根本无法独自完成对朝政的管理,所以窦太后以此为借口干预朝政,进而导致汉代集团内部纷争不断。

出于对儒学思想的对抗,窦太后已经可以嚣张到随意任免朝廷之中的官员,甚至连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全部都整整齐齐地换了一轮,全都变成了窦太后的自己人,带来汉武帝对此束手无策,因为自己年龄还太小,决定不了什么事情。

不仅是对朝臣,窦太后作为汉武帝刘彻的祖母,连自己的女儿也不放过,在朝廷之中,窦太后还集结各方力量,打击汉武帝的母亲,导致她在皇宫之中莫名其妙消失了5年,这时候的窦太后已经从悲天悯人变成了杀伐果断之人。

汉武帝的果断举措

刘彻作为一代帝王,他只是年幼,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作为与想法,在窦太后专权乱政的时候,汉武帝其实已经在进行长远展望了,刘彻对自己的认知十分明确,和这位强势的窦太后相比,自己没有任何的优势,毕竟连母亲都不是他的对手。

现在要想彻底将窦太后打倒,就只能和她拼年龄,现在的窦太后已经是经历三代帝王的老狐狸,虽然十分老道,但年龄已经不小,而汉武帝刘彻现在还年轻,只要窦太后死了,那么后续的事情就会简单很多,所以汉武帝一直在隐忍。

在窦太后掌权期间,刘彻是能忍让就忍让,面对矛盾的加深,只意味着将来报复手段的更加激烈,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窦太后终于去世,虽然人已经不在了,但留下的威慑力尚存。

汉武帝为了削弱窦太后所留下的影响力,采取了许多大举措,对曾经窦太后所任免的官僚进行了惩处,很多根深蒂固的大官全部都被罢免,包括废除窦太后的外孙女陈皇后。

除此之外,汉武帝刘彻连窦太后家中的男丁也没有放过,他以不孝罪名杀死了窦太后的两个外孙,这是对外戚势力的最严重打击,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如此一来,背上骂名的或许不会是汉武帝刘彻,而是窦太后自己,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怪不得别人,完全是窦太后咎由自取,此人虽然掌了权,但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才华,只不过是沾了文景之治的光,到了汉武帝时期还不知收敛,难免会有这样的下场。

其实窦太后的结局也能对汉武帝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或许是为了避免其他思想的侵蚀渗透,汉武帝才在自己执政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儒学之道以外,其他的思想全部拒绝,为的就是避免有类似窦太后的抵触思想出现。

参考文献

[1]赵妍.两汉后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DOI:10.27159/d.cnki.ghzsu.2021.004238.

[2]郑先兴.论东汉桓灵时期的政治[J].南都学坛,2021,41(03):1-12.DOI:10.16700/j.cnki.cn41-1157/c.2021.03.001.

[3]郑运超.汉景帝对抗窦太后的策略——以“传位梁王”事件为中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5):81-84.

1 阅读: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