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可能引发无痛性阴道出血、早产等风险。对于确诊前置胎盘的孕妇,科学的孕期管理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以下从生活护理、产检策略、应急处理等方面提供指导。
一、孕期生活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活动
前置胎盘孕妇需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跑跳、提重物、弯腰、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孕28周后建议减少长时间站立,日常活动以缓慢行走为主。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口)者,可能需要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禁止性生活及阴道刺激
性生活或阴道检查可能刺激宫颈引发出血,整个孕期需严格禁止。避免使用阴道栓剂或冲洗器,保持外阴清洁以降低感染风险。
3.调整睡眠姿势
建议左侧卧位睡眠,用孕妇枕支撑腹部和腰部。避免仰卧位导致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胎盘血流。
4.饮食营养管理
多摄入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每日保证优质蛋白质(鱼、蛋、豆制品)和膳食纤维(燕麦、芹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防止便秘引发腹压升高。
5.心理调节与家庭支持
孕妇易因出血风险产生焦虑,家属需主动分担家务,陪伴孕妇进行冥想、听音乐等放松活动。加入孕妇互助群组,分享经验缓解压力。
二、产检及医疗监测重点
1.超声检查频率调整
常规孕妇孕晚期每月1次B超,前置胎盘者需增加至每2-3周一次,重点观察胎盘位置变化、胎儿发育及脐血流情况。完全性前置胎盘32周后建议进行MRI评估胎盘植入风险。
2.血红蛋白动态监测
每2周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需口服铁剂(如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严重贫血者需静脉补铁或输血。
3.胎心监护与数胎动
孕28周后每天早中晚各1小时数胎动,正常值为每小时3-5次。租用家用胎心仪,每日早晚监测胎心率(正常110-160次/分)。发现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立即就医。
4.糖耐量筛查
前置胎盘孕妇卧床时间长,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需在孕24-28周完成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妊娠期糖尿病者需营养科定制食谱,必要时胰岛素治疗。
三、紧急出血的识别与处理
1.出血预警信号
突发无痛性阴道流血(可能呈鲜红或暗红色)、腹部下坠感、宫缩频率增加(10分钟内超过2次)均属危险信号。即使少量出血也需急诊。
2.家庭应急措施
立即侧卧休息,用卫生巾计量出血量,拨打120时说明“前置胎盘出血”。避免自行驾车或走动,途中用软垫抬高臀部减少出血。
3.医院急救流程
急诊入院后医生将评估出血量、胎儿状况,孕周400ml或伴休克体征者需紧急剖宫产。
四、不同孕周管理策略
孕早期(12周前)
确认胎盘位置,避免剧烈运动。完全性前置胎盘者建议口服黄体酮至孕16周降低宫缩风险。
孕中期(13-28周)
每4周超声监测胎盘上移情况,约15%边缘性前置胎盘可随子宫增大上移。控制体重增长(每周≤0.5kg),减少子宫负担。
孕晚期(28周后)
提前准备待产包,孕36周住院待产。完全性前置胎盘或无出血的中央型前置胎盘者,建议孕37周择期剖宫产;边缘性前置胎盘无出血可尝试阴道分娩。
五、分娩方式选择与术后护理
1.剖宫产手术准备
完全性前置胎盘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备足红细胞、血浆,术中使用球囊压迫或B-Lynch缝合减少出血。疑似胎盘植入者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2.术后恢复要点
观察阴道出血量(产后24小时内>500ml属危险信号),及早下床预防静脉血栓。母乳喂养时需家属协助翻身,避免腹部切口牵拉。
3.避孕与再孕指导
剖宫产术后严格避孕2年,再次妊娠需孕早期超声确认胚胎着床位置。有前置胎盘史者二次妊娠复发率约4%-8%。
总结:前置胎盘孕妇需建立“防出血、早识别、快处理”的意识,通过规范产检、生活调整和应急准备,多数可平稳至足月分娩。保持与产科医生的密切沟通,根据胎盘类型和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是保障母婴安全的根本措施。
(滑县东大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