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

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竟然是牧场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工程队还无意间攻克了一个全球头疼的世纪难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平均海拔超过三千米,素有“高处不胜寒”之说,这里荒漠化严重,风沙肆虐,土地贫瘠到几乎不毛之地。 常年降水不足三百毫米,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年均日照时长接近三千小时,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在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背景下,这片土地被选中承载光伏发电的希望。 2012年,工程正式启动,起初建设面积七十余平方公里,计划通过集中式光伏电站实现规模化发电。 建造过程并非坦途,戈壁滩上的强风足以掀翻光伏板,黄沙又可能将设备埋没,为此建设者在板间播撒耐旱植物,营造防护林带,并引水灌溉,试图稳固环境。 这一措施确实起到固定作用,却也带来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光伏板遮挡了强烈日照,减少了地面蒸发,加上夜间冷凝水珠渗入土壤,原本寸草难生的荒地竟迅速被青草覆盖。 然而草木疯长并非全然好事,随着面积不断扩大,草丛开始遮挡光伏板,导致电力输出下降,更严重的是,干枯的杂草还埋下火灾隐患,如此一来,如何控制草木成了工程最棘手的问题。 人工清除需要庞大的人力和资金,在六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几乎不可能;化学除草虽见效,却会破坏脆弱的生态;国外先进的激光或电流除草技术价格昂贵,难以大规模推广,困境一度让整个项目陷入尴尬。 转机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园区逐渐出现一些野生动物,它们在光伏板下自由觅食,并没有损坏设备,反而减少了杂草,工作人员从中受到启发,何不尝试引入羊群? 羊不仅能吃草,还能给当地牧民带来收入,于是园区进行改造,将光伏板高度由不足一米抬升至一米二以上,留出足够空间供羊群穿梭,园区边缘修建羊圈,引导牧民在此放牧。 最初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部分羊群对新环境不适应,挑食导致除草效果有限,后来通过调整分区,实行轮牧,才逐渐形成稳定的模式。 羊啃食杂草,避免了草丛过度生长;羊粪则成为天然肥料,使土地更肥沃;牧民也获得额外收益,据统计,仅在2022年,塔拉滩出栏羊只就达五万余只,牧草产量超过十万吨,牧民人均增收数万元。 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无意间破解了世界光伏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光伏电站面积巨大,杂草滋生会严重影响发电效率,而塔拉滩的“羊吃草”方案不仅低成本高效率,还兼顾了生态保护。 风速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植被覆盖率由不足百分之二十提升到百分之八十,荒漠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电力产出稳步增长,每年输送上百亿度清洁电能,还减少了数千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一个原本看似笑话的“乌龙”,却在坚持与巧思之下,逐渐演变为生态、经济、能源三重效益的成功案例,当地不仅因电力基地走向全国,也因优质羊肉声名远播。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一模式已经开始被推广到腾格里沙漠、木格滩等其他荒漠地区,为荒漠治理和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当初耗资三亿的决策,在外界看来或许是将钱撒进沙子里,但正是这种看似冒险的投入,意外催生了一套完整的循环体系。 今天的塔拉滩,早已不再是风沙弥漫的荒凉之地,而是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绿洲,它告诉世人,即使是最不毛的土地,也能孕育出新的希望。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光明网——戈壁滩变身光伏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