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停车费再引争议:南京钟山风景区7小时收费217.5元背后暗藏什么? 这个国庆假期,南京钟山风景区因停车费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名游客停车7个多小时被收取217.5元,相当于每小时30元的收费标准引发广泛质疑。景区方面回应称,该价格已执行六七年,且经过物价部门批准,旨在通过价格杠杆调节节假日客流。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平息公众的疑问:在调节客流的正当理由背后,景区停车费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价格杠杆还是变相创收?景区停车费定价机制亟待透明化 钟山风景区每小时30元的停车费,远超南京市普通停车场收费标准。据调查,南京市核心商圈停车场普遍为每小时8-12元,24小时封顶80-120元。而钟山风景区的收费标准,让停车7小时的花费几乎等同于一些家庭一日游的餐饮预算。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价格杠杆”政策是否真的实现了其宣称的调节客流功能?从今年国庆假期钟山风景区依旧人满为患的情况来看,高价停车费似乎并未有效抑制自驾游客流,反而加重了游客的经济负担。这种现象背后,景区停车费定价机制的透明度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节假日溢价合理性存疑: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的边界何在 钟山风景区工作人员强调,30元/小时的收费标准“仅限国庆长假期间”。这种节假日溢价现象在全国各大景区屡见不鲜,但其合理性却值得商榷。一方面,景区作为公共资源,其配套设施本应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另一方面,景区管理方往往以“调节客流”、“成本增加”为由提高收费。然而,游客普遍反映,高价停车费并未带来相应的服务提升:停车位依旧紧张、引导标识不清、缴费系统卡顿等问题频发。在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的边界日益模糊的当下,如何平衡景区运营成本与游客权益,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从公示到执行:景区收费透明度短板待补齐 尽管钟山风景区方面表示收费标准已获批准,但游客普遍反映,在进入停车场前并未看到明确的收费公示,直到出场时才被告知具体金额。这种“先停车后知情”的模式,实质上剥夺了游客的选择权。根据《价格法》规定,经营者应当明码标价,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许多景区的收费公示要么位置隐蔽,要么信息模糊,要么在节假日临时调整却未充分告知。这种公示不到位的情况,不仅损害了游客的知情权,也让价格调节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高价停车费背后的旅游体验反思 钟山风景区217.5元停车费事件,看似是个案,实则折射出我国景区运营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当景区将停车费作为重要收入来源时,是否还能坚守公共服务的初心?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景区配套服务的定位与价值?更重要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旅游高峰,各大景区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能够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给出让游客心服口服的收费方案?
评论列表